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探讨-黄荆林于氏宗谱宋元时期考辨

2023-01-31 23:09:42 690

摘要:【编者提示】作者强调本文以探讨为主,旨在理清错讹,便于世系的正确传承,也许会有错漏,期待大家批评指正和进一步完善,不针对任何支系。文中图片可以点击下载或者点击放大阅读。《丰城才步于氏宗谱》(以下简称才谱)、《黄荆林西溪坂于氏宗谱》(以下简称...

【编者提示】作者强调本文以探讨为主,旨在理清错讹,便于世系的正确传承,也许会有错漏,期待大家批评指正和进一步完善,不针对任何支系。文中图片可以点击下载或者点击放大阅读。

《丰城才步于氏宗谱》(以下简称才谱)、《黄荆林西溪坂于氏宗谱》(以下简称黄谱)、《鄱邑鸣山于氏宗谱》(以下简称鸣谱)、《八都上石山于氏宗谱》(以下简称上谱)都记载丰城、都昌、鄱阳于氏为元素公后裔。然而各谱的世系有些差异,其中于广、良佐、友信、于光的问题有:

第一,黄谱、鸣谱、上谱中广公迁长宁乡段泰,黄谱、鸣谱中广公世系遗失,上谱中记录广公六代世系。当时丰城县与都昌县都有长宁乡,而才谱中广公迁长安乡泰享,且有世系。有许多问题需要解答。

第二,才谱中荣孙生昭子、应子,黄谱、鸣谱、上谱中荣孙生昭公、于兴,上谱中于兴生卒年与才谱中应子一致。上谱中于兴生秀公,号友信,秀公长子汝贤、幼子汝和皆迁都昌;黄谱、鸣谱中于兴生良佐、良弼、良诚,良佐长子于崧,字汝贤,幼子汝和皆迁都昌;才谱中应子生友信,友信长子汝贤居丰城,幼子汝和迁都昌。黄谱、鸣谱中于兴、良佐、于崧都是宋朝人,才谱中应子、友信、汝贤、汝和皆为元朝人。问题错综复杂需要考证。

第三,才谱、黄谱、鸣谱中昭子(昭)都无嗣,上谱中昭生友直,友直生庠英,号文中,庠英生于光。黄谱、鸣谱是良佐生夔,夔生廉,廉生显,显生文忠,字庠英,文忠生光。于光是谁的后裔事关鑑玉村的根本。

家谱的错误往往可以通过世系本身发现其中端倪,常见的错误有几种:

(一)干支纪年错误。由于年代久远,传抄出现错误,比如生卒年与寿命不一致,兄弟生辰、父子生辰不相符,这种错误常见的有乙、己、巳的错误,或天干或地支中有一个错误。

(二)年号错误。一种是由于年号相似,相差一字往往时间相距甚远,这是在重修家谱时抄写错误,或者老谱字迹不清、破损,修谱时又没有仔细考证;另一种由于年号变更频繁,信息不畅,相邻年号出错,多出现在“年号+数字”的纪年方法中,可能当时记载就已经错了。

(三)相邻人员小传错位。老谱出现错误,重修又不考证,或因排版错位出现这一类错误,如黄谱中于稷小传就占两行两代。

(四)造假。一种是为了攀附名人,编造世系,极其混乱;一种是老谱出现破损、断代时为了能衔接上,编造一些不存在的人,未改变原谱的基本世系。

三个问题相互关联的,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三个表现,总结起来是:广公是否为迁都昌第一人?于兴是谁?于光是谁的后裔?我尝试以三县家谱为基础,以地方志和史书为补充,考证黄荆林南宋至元初的世系。

一、南宋初世系

1、璋公生于1015年,珨公生于1019年

元素生于乾德甲子年(964),卒于景祐丁丑年(1037),若璋生于己卯(979),与元素只相差15年,概率较小。广生于天禧己未年(1019)与庠、序、庆的生辰都不符。对比可知才谱中璋的生辰错字,上谱中珨的生辰错位,原文应是“璋生于乙卯年(1015)”“珨生于天禧己未年(1019)”。

2、黄荆林谱遗失世系

黄谱中广生一子彦化,却没有彦化小传,没有公梁;但又有念五之子迈,及迈之子熠、辉的小传。说明黄谱遗失了1-2张纸,这是造成包括宋、元世系错乱的主要原因。朝任尽可能保留了原始信息,并非刻意删除公梁。

3、荣五即荣国

从取名、字辈、行序来看,珨与璋为兄弟,澄与庠、序、庆、京、广为堂兄弟,彦祥与彦隆、彦明、彦诚、彦达、才卿、彦化为从兄弟。才谱记载荣国“行旺”,实际为行旺一,且才谱荣国与上谱荣五皆娶范氏,才谱荣五也居蓝溪,才谱吊系图中彦祥生坚、静,上谱荣五生清、坚。因此可以推测“五“实为“旺”之误,原世系应是珨生澄,澄生彦祥,彦祥生荣国、华国。荣国生于1112年,离1019有93年,生辰上是相符的。

4、“泰亨”为“段泰”之误

才谱珨公一系至彦祥终止,珨徙居蓝溪,且荣国居蓝溪、葬蓝溪。世系表中泰亨世系一直延续,却没有蓝溪世系;才谱卷首没有发现有迁泰亨的记载,但蓝溪与兴能坊等地一直有联系。

“有兴能坊分与在城仙音巷、云津坊、北头巷,有徙于邑南之塔溪、望墎、龚塘,邑西之埂头、才步、曲江、高埠,邑东之同造、槎村、石坑、蓝溪,及清江之封溪、樟镇者,或出他处,或寓异乡。”永乐七年黄衡序中丰城各处的都列举了,没写异乡的,但没有泰亨。世系表中有谱序中这些地方,惟独没有蓝溪。

“今于之族有仍居仙音巷,及分居塔溪、望墎、浔塘、苏坊、府(店)上、槎村、同造、石坑、曲江、埂头、七里、高埠、才步、清江、镇、封溪、蓝溪者,悉详之于谱系。”永乐七年黄尚英序说明蓝溪的世系一直在谱中,也说明店上不在泰亨。

“才步之拱明、子恩,塔溪之春美、吉辉,蓝溪之友伯、仁则,虹桥之在甲,苏坊之眉吉纠吉诸族会修家谱。”康熙四十九年周光斗序说明蓝溪依然没有脱离谱系。

因此,我推测才谱应是将蓝溪世系误作“泰亨”世系。黄谱描述“自丰城迁长宁段泰居焉”,上谱描述“自丰城迁南康都昌八都长宁乡段太里居之”,若是丰城内部迁徙,应不会有“自丰城”的字样。

黄谱、上谱几次出现“本里段泰”,说明段泰离黄荆林很近。于光墓地鸣山谱记载“西至段太三山”,上谱记载“西至段恭(泰)三山”,也证明段泰在黄荆林附近。

综上所述,广公迁都昌长宁乡段泰,澄公迁丰城长安乡蓝溪,现将南宋初世系较正如下:

二、宋元世系

5、友信1337年任都昌尹

丰谱记载:字盛卿,号光国,行季二,于元治至辛酉(1321)以省椽升临江经历,转升都昌县尹兼劝农事,致和戊辰(1328)江西大旱,躬亲奏请赈济,民深德之,朝命柳林御史王献巡察,果有功积,廉洁清正,天历己巳(1329)保奏,升奉议大夫,赐紫袍金带象简,集庆等处都财赋正提举,知枢密院事,又转隆兴路总管府治中兼知路事;于咸淳己巳(1269)年十月初九日子时生,于元至正戊子年(1348)八月十三日未时卒,享寿八十,葬七十三都,地名中坑口高家山傅家嘴。

《江西通志》《都昌县志》甚至连他抗旱的记载都没有。道光《丰城县志》上有传:“于友信,字盛卿,竹国五世孙,由江西行省掾授承務郎,临江路经历,都昌县令,时邑大旱,多饿殍,奏发粟以赈,民无流徙,升奉议大夫,集庆等处都财赋提举,转隆兴路治中,致仕,终于家,二子皆荫授,长汝贤武宁令,次汝能赣州会昌州判。”没有提任都昌尹的时间,没有记江西大旱,而是都昌旱,没有御史王献。1765年的黄谱、1920年的上谱、1940年的鸣谱是目前发现的黄荆林于氏各支最早的谱,小传中没有友信的任职时间和旱灾的记载。

全省性的大旱《元史》应该有记载,但并没有致和戊辰江西大旱,地方志上也没有。这段历史时期内相关旱灾有:【至治二年(1321)闰五月】乙卯,……南康路旱,并免其租(卷28);【泰定四年(1327)冬十月】壬戌,龙兴路属县旱,免其租(卷30);【天历二年(1329)十一月】甲子,江西龙兴、南康、抚、瑞、袁、吉诸路旱(卷33);【元统二年(1334)八月】是月,南康路诸县旱蝗,民饥,以米十二万三千石赈粜之(卷38);【至正十三年(1353)】江西龙兴、瑞州、建昌、吉安……皆大旱(卷51)。

《都昌县志》记载这段历史的县尹有泰定朝的段完泽,天历朝的李承務,后至元朝的刘伯石、于友信。教谕有泰定朝的宋守正,天历朝的万钧用,后至元朝的宋钊。显然,1328年友信不是都昌尹。

“元泰定三年(1326),县尹段完泽、教谕宋守正为垣以环宫。后至元三年(1337),县尹于友信、教谕宋钊重修,学士虞集为之记”(《江西通志》《都昌县志》)

“段完泽,中山人,泰定丙寅来令(1326)”(癸未志)(《都昌县志》,也就是这段话最迟出现在道光3年)

“南康路都昌县重修儒学记:今县令豫章于友信以为其曾大父尚及朱子之门,而邑教谕清江宋钊以为一官五年惧无以自见于学校,相与悉力于庙学……惟泰定丙寅年(1326)县令中山段完泽、教谕宋守正为垣以环宫……及钊与于令先后至以仍改,至元丁丑(1337)之岁始谋修学……将以所兴作,以岁欠未克,二年之间祭祀之用、师弟之廪稍既具……己卯之岁(1339)经始自礼殿殿门……势焉成,以其年十一月予既为记其事……至元之五年庚辰(1340)四月虞某记。”(虞集《道园学古录》,《江西通志》《都昌县志》)

《康斋集·丰城于氏谱序》记录为“以赈荒绩升”,《南康路都昌县重修儒学记》也记录了“岁欠”,所以的确有灾荒,但不大,第二年就继续修文庙了。他的主要功绩也是重修县儒学文庙。“宋钊以为一官五年惧无以自见于学校”,元朝文官三年一考,自然不是说接下来五年,而是为都昌教谕五年,或者是在他处已为官一任,友信来的时候是他的第二任。前任时他可能没有得到县尹的支持,这一任恰好友信也有这个想法,才付诸实施。“及钊与于令先后至”,因此推测友信是1337至1340年间任都昌尹。

实际上,致和年号只用了7个月,要不查史书,一般人可能连这个年号都不知道,有意思的是年号、柳林、王献都在元史第30卷:“致和元年春正月乙丑朔……己卯,帝将畋柳林,御史王献等以岁饥谏……二月……庚申,诏天下改元致和……秋七月,庚午,帝崩……九月,倒剌沙立皇太子为皇帝,改元天顺。”《元史》中御史王献只出现过这么一次。综合各种资料,基本可以确定才谱中任都昌尹的时间是后人增加的。

6、于兴为段泰后裔

既然友信1337年任县令,汝和最早就生于1337年,上谱中友信行季二,友直行季三,友直比友信小;汝和行至四,汝谦行至五,汝谦比汝和小。即使他们同年出生,也比于光小得多,更不必说于光之父庠英了。才谱、黄谱、鸣谱中昭公(或昭子)是无嗣的,说明庠英、于光与昭子无直接关系。

黄荆林、上石山都以为友信长子汝贤居黄荆林,才谱中汝贤后裔一直在丰城,上谱汝贤小传中虽有他择居黄荆林,但他的儿子都在丰城。

汝贤是黄荆林世系的一个重要节点。黄谱、鸣谱“崧公,字汝贤改允中,号伯尚,生于开禧四年(1208)正月十五日亥时,公享寿六十五,殁于咸淳五年(1269),葬西河茅山之左。”朝任以为康熙甲戌年修谱将“字汝贤”改成“字允中”。才谱中友信长子名汝贤,字允中。朝任可能是把两个人混淆了。

黄谱、鸣谱中“良佐,为都昌黄荆林始祖,改德甫,字诚卿,七六治中宣仪,生二子,长汝贤,幼汝恭。”友信的事迹大概在1944年才加入。朝任以为良佐改成了德甫。治中是友信的官名,而宣仪是文官散阶宣义郎,这是宋朝的称谓。这里也是两个人的信息。

黄谱、鸣谱中“兴公,荣孙幼子,字应甫,千九知府,号菊山;以礼记应试赐进士出身,初任本邑教喻,生于宋绍兴元年(1131)二月十六日亥时,淳熙四年(1177)转任望江县令,六年复升南昌府判,享年五十有一,殁于嘉定十一年(1218);受故牒追封,钦赠奉议大夫,兼隆兴路总管。子良佐嘉定二年加封朝列大夫兼松江知府,加封太夫人刘氏,夫人幼嗜诗书,长亦不废,事姑如母,笃志教子,累封至豫章郡君,生于绍兴四年,殁葬杨池黄氏夫人墓右,生三子,长良佐,次良弼,幼良诚。”生卒年与寿命不符,抄写不会犯这么严重的错误。才谱中应子初任本邑教谕,南昌县尹、松江知府、奉议大夫、朝列大夫,都是追封的,没有“以礼记应试赐进士出身”“任望江县令”“南昌府判”。这一段也是两个人的信息。

《都昌县志》济忠祠介绍中有“(万历)四十五年,知县张公受孔移(济忠祠)于黄婆领,为居民所毁,后以陶公庙右于通判生祠改建,天啟七年,教谕张公世汲移入乡贤祠另祭,额编祭银一两八钱一分八厘,其于公祠基租赁仍听公用。”生祠一般建在任职地或家乡,通判为府官,都昌历史上从来都不是府治,可合理推测于通判是都昌人。从县志的表述,于通判生活的时代离万历时期已经很久远,人们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不然不可能改建生祠为它用。这段话也是县志中对于通判仅有的记载。我们推测于兴就是这位于通判是有一定道理的。

于兴、良佐、于崧小传都有两个人的信息,绝非巧合。友信长子汝贤未迁居黄荆林,之前已考应子至于光的世系不可能,证明于兴至于光世系的真实性。汝和之前只有广公迁段泰。上谱记载“公梁,彦化公之子,行五四,字德高,号素斋先生,生于宋建炎戊申年(1128)二月初九日申时,取葛氏生子一名壬廷,以诗经乡荐,偕丰城从堂弟革中辛丑黄由榜进士,授任平阳县,殁于官,归葬都昌八都黄荆林。”公梁、于革为1181年进士,省志、南康府志、都昌县志都有明确记载。于兴生于绍兴元年(1131),与公梁应是同一辈,黄谱、鸣谱、上谱都记载广公仅一子,故可推测于兴字德甫,彦化之子,公梁之弟。

若将黄荆林世系往前移,正好于廉与友信是同一辈,而英公字俊中,显公字时中,与汝和字至中对应,英公生文洵、文汤、文汤,显公生文忠、文正、文祥、文寿,与汝和生文著、文清对应,上谱本来也是按这个关系修的。

7、于兴至于崧三代

于兴生良佐、良弼、良诚。良佐幼子汝恭的小传完全是友信的三子汝恭的信息。“良弼,兴公次子,字宪卿,八六府君,号梅岩先生,娶欧阳氏生子三,长汝能,次汝明,幼汝和乳名都昌保。”前面都是真实的,但汝能、汝和都是错误。汝能的小传完全是友信次子汝能的信息,而贞、铭是才谱中汝能长子士贞、次子士铉,即上谱的士贞、士明。良诚,黄谱记载居丰城,鸣谱记载失传,黄谱多与丰城靠拢,因此我认为当有鸣谱为准。

8、于廉之后的生辰

谱中于夔生于绍定五年(1232),于廉生于咸淳十年(1274),秀公生于咸淳十二年,卿公生于德佑二年(1276);英公生于至元二十年(1283),显公生于至元廿三年(1286)。咸淳没有十二年,往下推是德佑二年。既然卿公生于德佑二年,若两人是孪生兄弟就不会出现两个年号;于廉只娶一妻,于秀与于卿就不可能同年出生。于廉与于英只相差9年,于英与文洵相差只有17岁,于廉的生辰应该是年号抄写错误。我们可以相信应是于廉生于淳佑十年(1250),于秀生于淳佑十二年(1252),于卿生于宝佑二年(1254)。

元代的年号与年数是:至元共31年,元贞共5年,大德共11年,至大共3年,皇庆共2年,延佑共7年,至治共3年,泰定共5年,泰定5年即天历元年,天历共3年,天历3年即至顺元年,至顺共3年,元统共3年,后至元共6年,至正共28年。

黄谱、鸣谱中文洵生于元贞五年十二月,元贞年号较短,应属于年号变更频率造成的错误,往下推是大德三年(1299),于英正月出生,与文洵相差17岁,文汤的生辰也应修正为大德七年(1303)。文忠,黄谱中生于元贞九年,鸣谱中生于元贞二年,但都是忠六,文洵为忠三,从行序来看,以黄谱为准。修正之后文忠生于大德七年(1303)七月,显公八月出生,与文忠相差17岁。文正、文祥、文寿的生辰应是抄写错误,修正之后应是至大元年(1308)、二年(1309)、四年(1311)。

鸣谱中文溉、文汤都失传,黄谱文溉,行忠四,生于至顺元年(1330),与文洵、文汤生辰(1303)不符。这个错误源于二都谱,谱中记载:“召公,字刚山,号良俊,元生于至顺年间,为二都之始祖,生子天祥生于元顺帝甲午(1354)。 ”至顺年间最早也只有1330年了,父子间相差依然只有14岁,若按文溉最晚生于1302年,就不存在这个异常。这个信息也反映了朝任也曾尝试与二都联宗,但二都世系还有问题有待考证。

9、其他人的生辰问题

汝明,生于开禧七年,生瑶;瑶,生于嘉喜六年,生述二述九,迁本里段泰;谦,生卒不详,与兄瑶同居段泰。琼生于端平三年,稷生于端平六年,迁星邑桥浦。这些生辰问题大概因为南宋后期年号变更频繁,社会动荡,记录之人水平有限所致。修正以后为汝明生于嘉定四年(1211),瑶生于淳佑二年(1242),琼生于端平三年(1236),稷生于嘉熙三年(1239)。

至此,黄荆林于氏世系基本理顺,现将宋元世系校正如下:

参考文献

《黄荆林西溪坂于氏宗谱》,于氏众人,1765年

《黄荆林西溪坂于氏宗谱》,于氏众人,1924年

《黄荆林西溪坂于氏宗谱》,于氏众人,1944年

《鄱邑鸣山于氏宗谱》,于氏众人,1940年

《八都上石山于氏宗谱》,于氏众人,1767年

《八都上石山于氏宗谱》,于氏众人,1920年

《丰城才步于氏宗谱》,于氏众人,1991年

《江西通志》,谢旻等,雍正1732年

《都昌县志》,狄学耕,同治1872年

《南昌府志》,陈兰森、王文涌,乾隆1789年

《丰城县志》,徐清选,李培绪,道光1825年

《康斋文集·丰城于氏谱序》,吴与弼,1494年刊印

《道园学古录·南康路都昌县重修儒学记》,虞集,1456年刊印

《元代江西地区灾荒和赈恤资料汇编》,黄胤,2010年

(图文:于君才,上述文章及图片材料版权归原作者和【于姓的天空】所有,未经同意引用、转载发布请注明出处,随意篡改核心文字及版权归属属于侵权!)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