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4 22:38:45 | 浏览:594
❈❈
一、吴氏简介
因为吴姓的远古初祖居住在姬水流域(今陕西西北部),故以姬为姓。吴姓的远古初祖是黄帝。黄帝娶有四位贤淑的妻子,生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个,后就形成14个部族。黄帝正妻嫘祖生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他俩都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吴姓就是玄嚣这一支系传承下来的。吴姓的开氏始祖是吴太伯。他是《史记》记载的天下第一世家——吴太伯世家。吴太伯是吴姓的第一人,但无嗣,所以叫开氏始祖。仲雍是太伯的弟弟,继承了他的位子传承下来。于是仲雍就是吴姓的血缘始祖
二、吴字来源
吴字是象形字,据《说文解字》:吴者,哗也。古时先人在狩猪时,发现大兽后,一边奔跑,一边回头呼喊。这种大呼大叫的动作形象一个“吴”字。这种人,当时就叫吴人。吴氏宗亲点击加入吴氏总群吴人早在炎帝、黄帝时就已存在。炎帝有个大臣叫吴权,黄帝的母亲叫吴枢。上古时吴人及其源流已无可考。今天的吴姓及其源流是清楚的,与上古的吴人不是同一回事。
三、吴氏来源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周太王古公建周国,晚年欲传位于三儿子季历,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自动让贤,远到江南,以农为业。后由太伯建立勾吴国。周朝建立后,武王封太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改国号为吴。后被越国所灭,其王族子孙便以吴为姓。
2、相传远古时有部落,名有虞氏,虞舜乃其领袖,他的后代因虞吴音近而姓吴。
3、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四、吴氏郡望
郡望:吴姓郡望主要有延陵郡、濮阳郡、渤海郡、陈留郡、吴兴郡、汝南郡、长沙郡和武昌郡等。
延陵为故邑名,即今江苏常州市,西晋分曲阿县始置县,治所在今江苏丹阳西南。
濮阳郡为晋咸宁时改东郡置国。治所在濮阳,西晋末改为郡。
渤海郡为西汉时从巨鹿、上谷二郡之地分出,相当于近河北、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地区。
陈留郡为西汉设置,治所陈留(今开封东南),北魏移至浚义(今开封市西北)。
吴兴郡为三国时设置,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
汝南郡为西汉初设置,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长沙郡为秦设置。治所临湘,(今长沙市)相当今湖南东部,南部和广西全州、广东连县,阳山等地。
武昌郡为公元二二一年,三国吴孙权把原来的江夏、豫章、庐陵三郡之地分出一部分而设置,范围大约今湖北省武汉市至江西省九江市一带地区。
五、吴氏图腾
吴姓的图腾是句芒玄鸟图腾,像是挂起来的一支鸟,表示吉祥、富贵。
《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4-1卷(另篇)《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4-2卷《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4-3卷(另篇)《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4-4卷(另篇)另:美篇《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1~1818续)全卷上接
《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4-1卷(另篇)《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4-2卷《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4-3卷(另篇)《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4-4卷另:美篇《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1~1818续)全卷上接第三卷1
陈姓族谱,也就是陈姓大家族里的子孙人等的资料汇总,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士的仕履生涯的简括提要,同时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生的翔实可靠而又丰富多彩的第一手史料。如同国人各大家族一样,陈姓大家族固然也是讲求等级观念的,所以,家谱中往往会对对于那些
家春秋,赵姓家谱简介赵姓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家谱,宋的《天水堂·赵氏族谱》把西汉名将营平侯赵充国世系的发展、演变做了详细的记载,在“汉传至宋系图”中列了一世祖赵充中至六十七世赵景雍,表明天水迁长安、又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至赵景雍时移居江南的历
赵姓家谱及辈分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赵姓迁徙不断、家谱遗失或战乱等诸多原因,同根同族四散分离,游离各地,至今仍无法找到根脉,不单是赵姓族人,各姓族人都应该存在同样的情况。我个人认为,无论那个姓氏,"五百年前是一家"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
赵宋皇室三派世系、字辈对照表 赵氏玉牒摘录及太宗派紫金分支简述一、赵宋皇室三派世系、字辈对照表太祖派字辈太宗派字辈魏王派字辈01世至14世15世至28世29世至42世43世至56世57世至70世71世至84世85世至98世 … … … …
赵湖南浏阳赵氏族谱[30卷,含卷首](复本2):存30册:1-14册(卷首-卷14),1947[14赵安徽宿县赵氏族谱[6卷,首1卷]12册[1146页]赵安徽盱眙[安徽盱眙迁台赵氏家谱]1册(13页),1979[8页]赵福建林森(赵氏)族
日前,赵氏宗亲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捐赠了一部《河南省济源市王树沟赵氏家谱》。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河南济源市王树沟赵氏家谱前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养育了一个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赵氏家族。赵氏家族立足于当今中华民族之林,成为人口最多大姓之一。数千年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统为主题的家族世系繁衍及家族发展的史书。它产生于上古时代,完善于封建时期,尤以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9)最为盛行。全国各族形成广泛叙谱、修谱之风。木有千枝,共生一本,水有万派,同出一源,人生族
1、一次修谱序盖闻创业而兴者,非家谱无以见天潢之接续;守诚而起者,非家谱无以知支派之分明。我赵氏当永乐二年自永平府滦州徙居盐邑,谱牒之由来,至今亦云旧矣。不幸再传,而后门衰祚薄,承先人后者不啻一线之传耳。迨四世,自南茔迁于西茔,厥后生齿渐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