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郑姓是中国第二十一位大姓氏,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当今郑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93%,总人口大约在1240多万。 得姓始祖郑友,姬姓,郑氏,名友,故又称姬友、郑友,史称郑桓公。黄帝裔孙后稷之后,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异母弟。...
郑姓是中国第二十一位大姓氏,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当今郑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93%,总人口大约在1240多万。
得姓始祖郑友,姬姓,郑氏,名友,故又称姬友、郑友,史称郑桓公。黄帝裔孙后稷之后,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异母弟。周宣王执政时,将姬友分封于都城镐京附近咸林(今陕西省华县西北),国号郑,为春秋时期郑国第一代国君。因郑国为伯爵国,郑桓公亦作郑伯友。周幽王即位后,封郑桓公为司徒,后因幽王昏庸,郑友率族东迁至虢(今河南省荥阳)与郐(今河南省密县东南)两国之间,建新郑国(都今河南省新郑),其后人尊郑友为得姓始祖。
游线一:河南省新郑市(发源地)
(一)河南省新郑市郑姓的发源地——郑武公建立的郑国
新郑现存郑姓发源地遗址为郑韩故城,也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建都之地,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第一古都”。郑韩故城位于新郑市区及双泊河(即洧水)与黄水河交汇处,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在城内发现两处氏族墓地。铸铜遗址和铸铁遗址等。郑国在此传23世,历时391年,于公元前357年被韩国所灭。韩侯把国都从阳翟迁到这里,传8世,历时145年,后被秦所灭。新郑城内的轩辕故里、始祖山文化游览区、新郑博物馆、滨河公园、炎黄广场、欧阳修陵园、郑风苑、商城遗址、河南博物院等景点都是寻古的地方。
游线二: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氏宗祠)——福建省宁德地区周宁县(浦源镇郑氏宗祠)——福建省南安市(郑成功墓)——广东省三水市(大旗头村)
(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故郑氏宗祠是歙县气势最宏伟、规模最大的祠堂之一。
郑氏宗祠与门坊上的匾额文字,全是颂扬元朝至正年间郑氏文人郑玉的,宣扬他在朱元璋攻入徽州后甘愿为蒙古统治者殉节,用全家人的性命为一个逝去的王朝奏响挽歌。郑氏宗祠是徽州古代建筑的一个优秀标本。现在祠内由歙县黄梅戏剧团开辟为古徽州民俗风情博物馆,设置了各个颇具徽州特色的民俗风情场景。
(二)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氏宗祠
这座宗祠位于浦江县郑宅镇中心。站在大门口仰望,一块巨大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御笔匾额“江南第一家”赫然入日。数百年前,就在这个大院子里,曾经出现15世族人同居一处不分家的场面。这里耕读一体,按需分配。几百口人晨起敲钟下田劳作,暮归到大饭堂就餐,成为实践古代儒家理想社会的活标本。郑氏宗祠扩建于元初,占地6600平方米,是颇具观赏价值的江南古建筑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郑家后人创办了东明书院,著名大儒宋濂、方孝孺等曾入学院主讲,宗祠内至今还存活着宋濂手植的几株苍劲古柏。郑家的《郑氏规范》和《郑氏家仪》等资料,详细记录了宋、元、明社会农民的日常起居、劳作、婚丧、祭祀等内容,确实堪称一个“封建家族博物馆”,如今这里已被辟为体现当地特色的民俗博物馆。
郑宅镇的街道上依然泛出丝丝古风。在白麟溪上横跨着10座石桥,就是“江南第一家”有名的自然景观十桥九闸。桥建于明代,每座桥都设有水闸,便于人们洗濯。白麟溪水源于风景秀丽的玄麓山,溪水清流荡漾,两岸柳丝飘然,景色绚丽宜人。
(三)福建省宁德地区周宁县浦源镇郑氏宗祠
位于周宁县鲤鱼溪下游浦源镇的郑氏宗祠始建于宋代,相传是从河南荥阳迁到浦源的朝奉大夫郑尚公八世孙晋十公所建,是目前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这一支郑氏的先祖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郑桓公为其谱系始祖。宗祠造型独特,前窄后宽,形同古船。右前方有一株千年柳杉,树腹中空而枝叶茂盛,村人奉若神明,美其名曰“灵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里将洞开祠堂大门,搬出家谱让村人翻阅查看。同时,演“社戏”三天。戏前,举村人共聚,商讨一些村中大事,形式较为隆重,是一种民间传统的“民主集中制”。
(四)福建省南安市郑成功墓
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墓地坐落在福厦公路附近的水头镇康店村复船山。他出生在日本,6岁回到中国,自幼聪慧机敏、文武双全,深得明隆武帝青睐,即赐他与皇族同姓,易名“成功”,人称“国姓爷”。郑成功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以及大规模地开发台湾。由于10年征战,驰骋沙场,秘劳成疾,病逝台湾,年仅39岁。30年后归葬于南安康店村的郑氏祖茔,陵园内宽敞整洁,风景优美,为海内外郑氏游人祭拜“国姓爷”的好地方。
(五)广东省三水市大旗头村——“梳式布局”的郑氏古村
三水市乐平镇大旗头村的古屋村据说是由清朝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所建,是粤中地区最典型的,最具独特建筑风格的清代村落。全村后高前低,每家院子的地面也是斜的,都是为利于排水而设计的。这是清代粤中建筑常用的“梳式布局”。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被誉为品牌推广人、网络策划人、IT培训师、网络分析师、姓氏文化学者;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品牌通创始人。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我国网民对网络真正了解的一个标志,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著有《渤海诗词集》、《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余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