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浙江兰溪郑氏家族辉煌的历史:高祖母的家世及兰溪郑氏崇文阁

2023-01-18 19:42:59 2733

摘要: 高祖母的家世及兰溪郑氏崇文阁 蔡予新(原创) 高祖母郑氏(1814--1891),自号味余,是清代兰溪屈指可数的女诗人。根据民国《兰溪蔡氏宗谱》记录:高祖父蔡鈊(1816--1848),字甫吉,号剑溪,邑廪生,“娶郑氏,邑廪生桃源公次女”...

高祖母的家世及兰溪郑氏崇文阁

蔡予新(原创)

高祖母郑氏(1814--1891),自号味余,是清代兰溪屈指可数的女诗人。根据民国《兰溪蔡氏宗谱》记录:高祖父蔡鈊(1816--1848),字甫吉,号剑溪,邑廪生,“娶郑氏,邑廪生桃源公次女”。前几年,我家整理并印行了高祖母的诗词集《树萱草堂诗词》。


由于所获信息有限,加上家庭口述资料不尽完备,对于她的家世,我们一直没有搞清楚,甚至还猜测她是杭州人。

今年正月快要过去的时候,我在微信群里得知兰溪郑姓家族在修撰家谱,就高祖母家世的问题联系上郑谱的主事人郑建平先生,他热情地邀请我去翻查郑姓家谱资料。周末,我如约前往,与郑先生交流了一些看法和情况,并留下相关检索信息,他对此充满信心。果不其然,时间过了不到一周,郑先生就在微信里告诉我一个惊喜:找到了高祖母的家谱资料了!我看到郑先生发来的微信图片时,真是很欣慰,终于可以破解高祖母的家世之谜了。上周六,我又一次去郑先生的办事处,仔细查看郑谱,并保留了有关信息资料。

《兰溪郑氏族谱》始修于明弘治十年(1497),修撰人是郑錡(1428--1516),他是兰溪历史上著名人物,兰溪历史上首部县志《正德兰溪县志》,就是由章懋、郑錡携手编纂。目前存世的《兰溪郑氏族谱》有二种,分别是清光绪十七年(1891)和民国十九年(1930)二个版本。

根据《兰溪郑氏族谱》记载,高祖母的父亲郑贞度(1777--1829),字位南,号桃源,邑廪膳生,候选儒学训导。他有二个女儿,“次适邑廪生蔡鈊。”这些信息与《兰溪蔡氏宗谱》吻合。

高祖母的父亲郑贞度是廪膳生,也就是县学秀才中的佼佼者,能够按时领到政府的奖学金。他有三个儿子:郑曜乾、郑曜坤、郑曜江,三人都是“太学生”,即国子监学生。他的长女嫁给壬子科举人林翔鸿,《兰溪光绪县志》记载:“咸丰二年(1852)壬子,林翔鸿,字榦芗,在城人”。 高祖母生活在这样一个书香家庭中,从小得到父亲良好教育。《兰溪蔡氏宗谱》记载高祖母“幼随父入塾,受以诗书,工诗词。”

高祖母出嫁后,与高祖父蔡鈊琴瑟和鸣,填词写诗,互唱互和,几年下来,积累了许多诗词作品。“于归后常与夫唱和,卒成卷帙。”非常不幸的是,高祖父英年去世,“不幸失所夭,遂焚稿志痛,屡欲从夫地下。因念抚有遗孤辙止。”高祖母悲痛万分,把以前两人的诗词稿都烧毁了。“三年不出户门”,毅然将儿子抚养成人。

晚年的高祖母重新恢复了诗词创作,“至晚年复以诗词消遣,”在她的诗作中,可以体会到她非常思念、怀念她的父母,特别是对母亲的情感之深,令人动容。有一首思念诗“有怀武林寄母”:

记从甲岁别慈颜,雁足鱼鳞费屡颁。

两地睽违隔燕楚,数年契阔渺云山。

知亲意厚常垂注,愧女情疏少往还。

感旧离怀无限思,惟存眷恋寸心间。

从这首诗中,我们得知了高祖母的父母生活在杭州,她累次前往杭州省亲,看望她的父母,并经常书信往来,寄托思念。以前我们资料所限,故而从这首诗中推测高祖母可能是杭州人,现在可以更正了。

她还有一首怀念母亲的诗:“梦先慈作”:

昨宵梦里晤慈颜,梦觉追思转泪然。

定省早经成往迹,音容犹忆似生前。

坐谈依旧当年事,睡醒难寻再见缘。

异日倘教泉下会,盤匜愿捧侍亲边。

据《兰溪郑氏族谱》记载,高祖母的母亲是徐发岩的孙女,“徐氏,台湾同知历署兴化、延平、邵武知府发岩公孙女。”徐发岩即徐德峻(1708--1784),《光绪兰溪县志》卷六记载他乾隆元年(1736)丙辰中举,二年(1737)丁巳,于敏中榜徐德峻中进士。光绪志卷六附录中有他的传记:“徐德峻,字发岩,城北人,乾隆二年进士,历知福鼎、惠安、嘉义、建安等县。升台湾同知,历署兴化、延平、邵武知府。

高祖母晚年写的诗作,其中有怀念高祖父的,现摘出二首,一首是“读亡夫剑溪公遗稿”:

检点遗编不忍看,悔教当日呕心肝。

十年萧寺空攻苦,无限悲思泪暗弹。

还有一首是“续哭夫词感书作”:

分鸾已后绝吟诗,忽检残篇两泪垂。

想是痛怀终不泯,劫余犹剩断肠词。

高祖母有二个儿子蔡文濂、蔡文瀛,蔡文濂英年早逝,高祖母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曾祖父蔡文瀛身上,时时加以教诲,并把高祖父的遗作交给他保管,让他承继家庭“书香”:


付与瀛儿什袭藏,勉儿奋志继书香。

文章乃父空憎命,手泽留存莫散亡。

曾祖父蔡文瀛(1846--1929)前往杭州参加乡试,每次他出门,高祖母都计算归程,急切地盼儿平安回家,她写有一首“倚闾悬望”:

闻道秋闱毕,归期已一旬。

舟行何滞尔,望断倚闾人。

蔡文瀛(1846--1929),字海霞,号筱溪,又号西山逸民,增贡生,晋封朝议大夫,有《兰荫山房诗集》存世。他中年弃儒赴沪,回乡后,担任县劝学所副总董、县禁烟分所正董。《兰溪蔡氏宗谱》还说他担任“县立高初等小学校校长”,我查了一下兰溪民国县志稿资料,有他担任过校长的记录,期间还有汪葆元、蒋俶也先后担任过校长之职。

另,高祖母诰封恭人,旌节孝,《光绪兰溪县志》卷五节妇有载。节孝祠,在县城六坊,雍正四年(1726)知县胡启敏奉文建,乾隆三十二年(1767)修,辛酉(1861)燹毁,同治六年(1867)重建。

《兰溪蔡氏宗谱》中记载高祖母的诗词作品“稍有留遗,嗣为胡月樵观察采刊入集。”她有一首“自叹”诗,诗中自述她命运多舛外,还提到她的诗词作品已得到外界认可。

少小聪明惹母愁,谁知薄命半生忧。

书经过目心常记,诗为伤怀稿不留。

深愧俚词邀一览,敢希声价重千秋。

文章事业空堪羡,自叹虚生到白头。

诗中有一条自注:“余诗邀邓孝廉、胡观察二公两次采去。”即她的作品被他们两位采用,刊入有关集子中。“胡月樵观察”,即清《金华丛书》编纂永康人胡凤丹(1828--1889),胡有“道台”职衔,道台旧时也称“观察”。邓孝廉,姓名不详,但我初判是清《金华县志》编纂人邓锺玉,《光绪兰溪县志》记载:“同治六年(1867)丁卯是科兼补甲子,邓锺玉,字子珣,在城人。”邓是举人,举人也有“孝廉”之称。

高祖母与上海几位女诗人有交游,通过鸿雁相互唱和。她曾经前往上海游览,并与女诗人们会面,切磋诗艺。她从上海回兰溪,坐船每经一地,均留下诗句。高祖母还喜游兰溪的风景名胜、寺庙,也是一景一诗,一寺一诗,我已有另文撰述,这里不再赘言了。

光绪三年(1877)丁丑,高祖母时年六十四岁,她兴致勃勃地来到兰溪东门外的崇文阁游玩。她回忆起五十年前(1827)的少女时代,她跟随父亲到崇文阁的情形,感慨万千,写下二首诗。“丁丑首夏,游崇文阁,因忆髫年曾侍亲到此,感而有作。”

其一

阁建崇文感旧游,白云芳草两悠悠。

名山排闼重重翠,丛桂当阶树树幽。

坐看落花飞槛外,闲听好鸟语枝头。

有怀往事如流水,沧海桑田变几秋。

其二

髫髻曾经此地游,崇文高阁日悠悠。

云山依旧容堪掬,花木重新景倍幽。

顾我情应伤触目,思亲事待话从头。

而今两鬓纷添白,屈指年来五十秋。

崇文阁是兰溪郑氏的族产,《光绪兰溪县志》卷八古迹:“崇文阁(前志)在大云山麓,郑氏公建为合族会文之所,燹后重建。”“会文”一词出自《论语》,君子以文会友,后指文人聚会,切磋学问。由此可见,崇文阁是郑氏家族内学子们学习的场所,是郑氏家族的书院。


兰溪郑氏历来有书香传统,据《光绪兰溪县志》记载,郑錡之子郑瓘,辞官回家后,建“北园”,自号北园。他在园的东边建藏书楼,并留有“自詠归北园诗”、“山庄诗”。

清光绪十七年(1891)和民国十九年(1930)的《兰溪郑氏族谱》上面都绘有崇文阁图。光绪版《兰溪郑氏族谱》中的崇文阁图是这样的:阁靠山而建,大门的匾额上书“郑氏崇文阁”五字,进入院内,植有花木,正中是“六星宫”,建筑宏伟,两边有厢房。


民国十九年(1930)的《兰溪郑氏族谱》中的崇文阁(重建后)是这样的:阁靠山而建,阁后有“后园”。大门的匾额上书“郑氏崇文阁”五字,进入院内,植有花木。正中是“六星宫”,建筑宏伟。右首是厢房,左首没有厢房,有花园,花园后面有楼屋,标注是“更上一层”。


清代、民国时期的崇文阁图有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民国时期的崇文阁图中有“更上一层”楼屋。这是一条很有趣的信息,因为我在《光绪兰溪县志》中找到了有关“更上一层楼”的资料。《光绪兰溪县志》卷八古迹:“渔石书院,旧在城东圣寿寺左,大云山麓。唐龙读书处,后废,九世孙维新别建于城隍庙后专祠左侧。内有更上一层楼,地占高阜,可以远眺,吴应拔题额。咸丰辛酉(1861)燹毁。”这段话的意思是:明朝的时候,在城东圣寿寺左侧、大云山麓有一座渔石书院,是唐龙(1477--1546)读书的地方。后来,书院荒废了,唐龙的九世孙唐维新在城隍庙后面唐龙专祠左侧重新建了一座渔石书院。书院内有一座建筑,名为更上一层楼,地势高旷,站在楼上可以远眺。咸丰辛酉年(1861),毁于太平军攻打兰溪县城的战火中。唐龙专祠即“唐文襄公祠,在城隍庙后,明嘉靖三十九年(1551)建,内悬明穆宗书赐学术精深额、忠勤端亮额,万历丙戌(1586)浙江巡抚温纯题理学正传额,吕枏书仰止二字额,经燹俱存,光绪间重修。”(据光绪志)

郑氏崇文阁、唐氏渔石书院中都有“更上一层”楼,这是名称巧合,还是相互有历史渊源?崇文阁在大云山麓,渔石书院故址也在大云山麓。我这样推测:大云山麓的渔石书院荒废以后,被唐龙的九世孙唐维新卖给郑氏家族。郑氏买下这块地后,建造了崇文阁,作为家族书院,传承文化。因渔石书院故址内原来就有一座“更上一层楼”(唐维新后来移建到城隍庙后面),郑氏家族在重建崇文阁的时候,原址重新建造了“更上一层”楼(而此时城隍庙后渔石书院中的“更上一层楼”已毁,没有再建)。

崇文阁建在大云山麓,那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我请教了兰溪鱼鳞图册研究专家浙师大李义敏老师。很快,李老师就发来相关信息,在同治版的兰溪鱼鳞图册里,崇文阁的地籍图号是金字三百六十五号,占地二分零四毛,东靠大云山脚,坐东朝西,坐落地段是施家塘塍。


那施家塘塍在今天的什么路段上呢?我查看了1940年兰溪县城图,找到一处“施家塘沿”的地名,在大云山脚。它的今天位置是:云山路南侧,徐氏宗祠、严氏宅第(陌上花开)对面,就是近年桃花坞拆迁地块。

谁曾想到,如今已是一片砖瓦废墟地,居然是唐、郑两个兰溪世家望族的文化聚积高地。五百年前,兰溪历史上有名的“唐天官”唐龙在这里刻苦读书,取得功名后,他走出兰溪,匡扶天下,济世为民。二百多年后,郑氏家族又在这里建立崇文阁,仰慕先贤,建“更上一层”楼,让学子们登高远望,铸就胸怀天下的大志。

斯人已去,往日不可追,然而,我想象中的崇文阁在这块故地上又一次矗立,健步登上更上一层楼,凭栏眺望,只见夕阳映红了兰阴山廓,中洲渔火若隐若现,兰江上片片帆影。

当美妙的幻景收尾的时候,我不辞陋鄙,仿照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诗句,下意识冒出:阁中学子今何在?槛外兰江空自流。(2021.3.15)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