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8 11:29:08 | 浏览:291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所立的炎帝陵碑
台胞在炎帝陵边的五谷庙寻根祭祖
高平雄踞太行山之巅,背靠三晋腹地,面向千里中原,古谓泫氏,旧称长平,北魏至今称高平。远古时期,炎帝神农氏在以高平羊头山为中心的上党一带,种五谷,教稼穑,尝百草,疗民疾,开华夏农耕文明之先河,启中华医药文明之先声。
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遗址遗存与故事传说,形成了源远流长、光辉璀璨的中华根祖文化,凝聚成了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种五谷 教稼穑炎帝开华夏农耕文明之先河
羊头山,亦名首阳山,海拔1297米,山势高峻挺拔,巍峨雄奇,与天为党,风光无限。这里历史悠久,有旧石器时期古“羊头山人”文化遗址。远古时期,神农炎帝率部落在羊头山一带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白虎通义》载,“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作”。羊头山林茂水秀,气候温润,炎帝神农部落人丁兴旺,人口不断增加,而赖以为食的禽兽越来越少,族人遭到严重的饥饿威胁。作为首领的炎帝不得不另寻食源,以供族人生活。据传,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炎帝从一株刚刚破芽而出土的狗尾草上得到启示,将野生植物栽培成功后,才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黑暗传》中说:“神农上了羊头山,仔细找,仔细看,找到粟籽一颗,寄在枣树上,忙去开荒田,八种才能成粟后,后人才有小米饭。”
高平地处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土壤结构疏松,便于开垦播种,且大陆性季风气候强,四季分明,适宜春种秋收喜温耐旱的一年生作物,更适宜粟类作物的生长要求。炎帝神农选择在以羊头山为中心的上党地区培育五谷,制陶、织布、作蜡祭、舞蹈、五玄琴、创日市等,是原始社会衣、食、娱乐、药物、交易的主要发明者,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泽被天下,福荫后昆。因此,炎帝被尊为中华第一大帝,位列三皇。
羊头山现存的神农城、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畦等珍稀的历史遗址,穿越岁月烟岚,历久弥贵。加之人类的社会变迁和中华五千年文明历程中源源不断注入的文化意蕴,使其具有了厚重多彩的文化性,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尝百草 疗民疾神农启中华医药文明之先声
炎帝是中华民族农业之祖,也是医药之祖。《世本·作篇》上说:“神农和药济人”。《史记·三皇本纪》云:炎帝“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修务训》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实,食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炎帝利用药食同源的理论,通过品尝野生食物,辨出了一些可食和不可食的动植物。据传,炎帝在高平发现的第一味药是“姜”。因炎帝以姜水成,姓姜,从羊从女(姜字上羊下女),炎帝族崇拜羊图腾,又定居在羊头山,故炎帝在高平发现的第一味药便取名为“姜”。《神农本草经》共载中草药365种,其中高平市地域生长的就有108种,包括以连山氏命名的“连翘”,以炎帝烧蛮荒命名的“生地”和“熟地”,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的“五味子”,以兔儿坡命名的“兔丝子”,以炎帝赭鞭命名的“代赭”,以炎帝长途跋涉尝药配方命名的“远志”等。
炎帝尝百草、兴医药、救死扶伤,功高盖世。每选定一种草药,或制造出一种药丸,首先让自己的孩子品尝试验。炎帝的第四个儿子,名叫松圪枝,就是因为吃了炎帝制的药丸,中毒后变为畸形人。炎帝也因在炎帝岭误食“百足虫”身中剧毒,最终为采药兴医治病救人而献身。在高平炎帝岭建有炎帝庙,庙内建有炎帝大殿、角殿、禅房等。庙南建有池,庙北凿有井,池曰“神农池”,井曰“神农井”。从古至今,每年农历七月初五要举办庙会,祭祀炎帝,弘扬文明,传颂祖德。
四月八 炎帝活炎帝陵乃炎黄子孙寻根祭祖之圣地
炎帝为民献身,德配“三皇”,天下共尊,子孙齐仰。
始祖炎帝献身后,薨葬庄里村。村中炎帝陵,俗称“皇坟”。北宋《太平寰宇记》说:“羊头山东南相传为炎帝陵,石尚存。”石,乃指垒于陵墓四周的石栏,北宋初年“尚存”,可见陵墓由来已久。内有“炎帝陵”石碑一通,为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所立,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最早有明确记载炎帝陵的碑记石刻。在“炎帝陵”碑的地下,有一条直通墓穴的通道,供守墓人和祭祀的官员为陵墓内的万年灯添油,使万年灯常年不熄。炎帝陵旁宋代以前就建有一座五谷庙,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都要举办祭祀炎帝的庙会,各级官员和周围百姓都要来参加祭奠活动。高平民间有“四月八,神农活,炎黄子孙都记着,咱们种地全靠他”之说,传颂着人文始祖神农炎帝为开启中华文明做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
中华农耕文化追本溯源,首尊炎帝农皇。播五谷、制耒耜、教稼穑、尝百草、疗疾伤、创集市、治麻布等均为首创,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壮举。在人类的奋斗历程中,以始祖炎帝的首创精神作为开端和源头,使中华民族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显文明进步,反映开拓进取、自强不息,自我牺牲、勇于奉献,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民族精神。始祖炎帝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
高平是神农炎帝创业之地、献身之地、陵寝之地。今天,全球华人前来寻根祭祖,就是传承炎帝精神,弘扬炎帝文化,就是用炎帝精神激励炎黄子孙开拓创新,矢志图强。
7月“书香漫晋”活动名单公布,请参与活动的小伙伴们赶快来查看名单。在山西新闻网公众微信号(sxrb-com),回复“书香漫晋”即可查看获奖名单。
在为期28天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当中,解放军打得最艰难,最激烈的一战,莫过于高平围歼战。此战,仅仅是负责从敌后包抄的南集团部队,一下子就出动了2个坦克团超过200辆坦克装甲车,一出手就直奔越南高平省纵深地带。战斗打得最激烈的时候,时任南集团总指
图为媒体记者合影留念(中国台湾网 叶春禄 摄)中国台湾网9月20日高平讯(记者 叶春禄)由山西省台办主办的以“中华文化寻根之旅”为主题,深化两岸青年交流合作、融合发展的“中华文化寻根之旅——走进高平感受炎帝文化”采风活动9月19日在山西高平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原创稿举办党史学习教育暨迎“七一”专题党课。人民网: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之年。请问,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高平是如何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确保“十四五”开好
炎帝故里 奋进高平之改革创新“三维”发力拓新局——高平市蹄疾步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从越来越便捷的政务服务到越来越完善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体系,从更有力度的产业扶持政策到更有温度的惠民政策,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成效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果……近年来
炎帝故里 奋进高平之五彩农业“五彩”农业画卷新——高平市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高平,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羊头山下,神农炎帝在此点燃了中华农耕文明第一缕曙光。近年来,高平市坚定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
“炎帝故里 奋进高平”系列报道之城市建设城市蝶变满目新——高平市奋力建设崇德向善和谐宜居文明之城高楼鳞次栉比,道路宽阔整洁,公园美丽宜人……春和景明,登高远眺,一幅天蓝、水清、地绿、宜居的美好画卷在长平大地徐徐展开,处处彰显着活力、释放着魅
来源:人民网高平是一方如织似锦的秀美山川。群山环抱、丹水穿城,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出门见绿、开窗见景,自然造化赋予了高平无限的诗情画意。“近年来,我们致力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五大行动、三年攻坚’,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
高平全景图高平,炎帝故里,华夏古邑,古称泫氏,旧名长平。雄踞太行之巅,背靠三晋腹地,面对千里中原,地理位置优越,人文气息浓厚,文化博大精深。她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的活动地、五谷之源农耕文明的起源地、千古一役长平之战的发生地、宗教交融古建遗珍的
太行山西南边缘有一座近50万人口的城市冶铸、戏剧、潞绸、黑陶、泥塑、剪纸、刺绣、根雕都是她亮眼的标签这里是神农炎帝故里乡这里是长平之战古战场这里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这里是大美高平春秋时称泫氏战国时称长平北魏至今称高平高平 我们共同的家园
【开栏语】5月12日(己亥年农历四月初八),第四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典礼将在高平市炎帝陵广场举行。随着拜祖典礼日期的临近,与神农炎帝有关的话题成为人们热议和关注的焦点,让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至“炎帝故里”——高平。神农炎帝开天辟地、敢为
9月19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代市长徐浩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委书记林武在晋城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晋城、高平市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徐浩指出,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所立的炎帝陵碑 台胞在炎帝陵边的五谷庙寻根祭祖 高平雄踞太行山之巅,背靠三晋腹地,面向千里中原,古谓泫氏,旧称长平,北魏至今称高平。远古时期,炎帝神农氏在以高平羊头山为中心的上党一带,种五谷,教稼穑,尝百草,疗民
来 源:廉洁高平2018中秋、国庆将至,为进一步严明纪律,强化警示作用,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驰而不息纠正“四风”,高平市纪委监委公开曝光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 1.建宁乡人民政府教育办公室原主任郭晚魁违规操办婚庆事
“此次全会从战略高度对全区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未来发展进行了谋划,彰显了山阳区委的战略自信、战略清醒和战略眼光。会议提出的‘三四五’发展战略和‘5310’推进机制,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指明了方向。全体人社干部将力学笃行、主动作
9月27日,在市第八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守正创新、厚德自强、吃亏奉献、勇毅担当”的新时代濮阳精神一周年之时,。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锦印出席会议。张锦印指出,一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党员干部认真践行新时代濮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