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7 18:12:23 | 浏览:345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东经112°57′41”-113°50′56″,北纬38°28′—39°4′49″。县界北起峨岭,与繁峙、代县为邻;南至牛道岭,与盂县为界;东接长城岭,与河北省平山、阜平两县相连;西至济胜桥,与定襄、原平接壤。全县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70公里,略呈长方形,总面积2865平方公里,是忻州地区面积最大的县,辖6镇24乡。其中,东雷乡(代艮掌村、东雷村、郝家垴村、上庄村、神佑村、西村、下蛇神村、小王村)、豆村镇(豆村、西窖村)、沟南乡(沟南村、官庄村、刘建村)、茹村乡(北大贤村、东茹村、南茹村、七里沟村、苏子坡村)、台城镇(东岗村、南关村、西山村、西庄村)、耿镇镇(松岩口村)有师姓分布。
五台县地图
一、五台县《师氏宗谱》概况
由于动乱失落,五台县现存最早的《师氏宗谱》,是1922年(民国十一年)台城镇西庄村师逢孔手抄的,体例为苏式。
从1995年春开始,师先文以逢孔遗谱为蓝本,概观各处祖茔祖先龛,广索旧传,请询长老识者,推排街接,承就初稿。1997年五台县师氏家族的有识之士在师先文首倡并草创的基础上,组建编辑机构通过搜集整理完善,按欧式体例编纂了新的《师氏宗谙》,由五合县印刷厂印刷100册
二、五台县师姓分布及分支
五台县《师氏宗谐》称:先祖印升于明代初期迁居五台县,入籍在城都一甲南关(现台城镇南关村),迄今己六百余年。从二世祖始,由聚而散,逐渐他迁,衍派分支。目前,子孙繁衍沿袭达二十二世,已遍及晋、冀、鲁、豫、陕、甘、内蒙等省区。该谱还记载:清末眀初,南关村尚遗有师氏祠堂,坟茔设于村西教场地(今南关旅社占地)。坟侧另辟有寄葬幼儿茔地,名小围。1958年兴修水利时,祖茔骸骨被迁徙他处,墓志碑石全部被毁。
先祖印升配吕氏,生七子,依次为:仲魁、仲利、仲亨、仲元仲贞、仲宝、仲圮。
仲魁配张氏,生一子,文(配不详,生一子尧会),迁徙山西省大同。
仲利配韩氏,生一子,攀,居住地和坟葬地均为台城镇南关村。
仲亨配张氏,生一子,颜,居住地和坟葬地均为台城镇南关村至六世时,教文(友之子,配不详,生五子,依次为文治、文王、文静、文芝、文宪)一脉迁居山东。
仲元配齐氏,生一子,善,居住地和坟葬地均为台城镇南关村自三世时,善迁山西省崞县北庄头(今山西省原平市东社镇北庄头村);至九世时,登魁(文明之子)居山西省定襄县宏道镇。
仲贞配白氏,生四子,依次为孟、舜、尧、曾,迁居东雷乡东雷村,葬该村北岗。至四世时,道新(配王氏)之子一支迁山西省定襄县神山乡师家湾村;至五世时,民觉(道南之四子,配刘氏,生四子,依次为教纶、教昌、教隆、教章)一支迁山东省宁津县可家庄;至六世时,教广(民中之子,配赵氏,生二子,依次为文德、文盈)一支迁居东雷乡上庄村;至七世时,文鼎(教勇之子,配张氏,生一子选)葬兴店,似迁该处不详;至七世时,文祥(教璋之长子,配马氏,生三子,勇)迁居茹村乡北大贤村;至九世时,焕章(配郑氏、王氏、杨氏,生三子,本业、德业、珍业)一支迁居东雷乡下蛇神村,葬桃园脑(即东雷北岗);至十二世时,继堂(恭之子,配安氏,生三子,依次为助当、当佐、富山)迁居东雷乡西雷村;至十四世时,水清(配白氏,生五子,依次为生旺、欢旺、有旺、福旺、海旺)一支迁居茹村乡东茹村,秉成(金海之长子,配白氏,生三子,先芳、先和、先良)迁居沟南乡官庄村;至十五世时,逢安(永顺之次子,又名生全配兰氏,生五子,依次为栓奇、拴牢、稳牢、根牢、根五)由下蛇神村迁居山西省阳曲县黄寨镇后沟村。
仲宝配王氏,生一子,济,迁居沟南乡东岗村。至六世时,梦麒(配王氏)的三个儿子均外迁,其中崇德、崇礼迁居茹村乡苏子坡村材树坪,崇道迁居沟南乡刘建村,目前其坟塚尚存;至八世时,均(崇义之孙,文盘之子,配不详,生二子,帝章、汉章)一支迁回台城镇南关村;至九世时,均之两个儿子帝章、汉章迁居台城镇西庄村;至十一世时,明德(为训之孙,参之子,生一子,麒麟)、俊德(为训之孙,世杰之子)迁居茹村乡北大贤村。仲圮配杨氏,生一子,禹,迁居东雷乡东雷村,葬该村北岗。东雷茔载二世祖仲圮之次书有仲美,妻张氏,上不明其父,下无子继,惜有断代史之嫌。至六世时,教普(宪之子,配不详,生三子,依次为文玉、文阳、文明)迁居东雷乡神佑村;至七世时,文明(教普至三子,配不详生四子,依次为金、仁、掌、德)一支由东雷乡神佑村迁山西省代县滩上镇阳花村;至十世时,彦才(立本之次子,陪、配薛氏,生四子,依次为珍、海珍、珍保、元海)迁居东雷乡上庄村广才(大成至三子,配不详,生一子,正元)迁居沟南乡沟南村;至十一世时,栓元(良才至长子,配不详生三子,依次为达、明、朝)昌春(配不详,生二子,绪达、绪明)、昌根(配不详,生一子,上达)迁居台城镇西山村,林(成才之子,配不详,生四子、依次为元同来、金同来、万同来、万有)迁居东雷乡小王村,维德(扬武之长,配杨氏,生二子,金来、绪来)居东雷乡下蛇神村;至十二世时同来(春林之子,配不详,生二子,捡金、升金)迁居东雷乡郝家垴村,三海全(挣开之三子,配王氏,生二子)迁居东雷乡长珍村。
三、五台县师姓分支——定襄县师家湾村师姓
五台县《师氐宗谱》称:四世祖道新之子由东雷乡东雷村迁居山西省定襄县神山乡师家湾村,经考证探寻,史实确切,因早未联系而未能入编。但是,该谐仅载道新配王氏,生一子,却没有载明道新儿子的具体名字。山西省定襄县神山乡师家湾村存有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六月编纂的《师氏族谐一卷》,近年编纂有山西省定襄县《师氏宗谐》。
定襄县《师氏宗谐》记载:元朝时,师家湾村所在的地方为四路屯田达鲁花赤(蒙语,意为“镇守者”)王忙几答几长子王执敬的庄园,故名大王村。元末明初,苏、夏、贾、郅四姓迁居于此,改称四家村。
明成化年间(明宪宗年号1465年—-1487年)师姓迁居于此,渐成大户,便更名为师家湾。一世祖师子林,配刘氏,生二子,长子师铭(配苏氏)、次子师绒(配粟氏)。
本文来源于百度文库《五台县师姓族谱简介》,几点补充
一、姓氏源流
师(Shī 师)姓源出有三:
1、以官名为姓。据《姓谱》载,夏商时代,管理乐技职官名师,如上古师延,商代师涓等。周朝也有师尹之官,掌管音乐歌咏。这些人的后代子孙遂以职官为姓,乃成师姓。
2、以技艺为氏。据《元和姓纂》载,两周及春秋战国时代,擅长乐技的人被称为师。晋国有师旷,鲁国有师乙,郑国有师理、师触、师躅、师惠,皆为当时的著名乐师,精于音律。相传晋国乐师师旷,字子野。他虽然双目失明,但善于辨音,又善于弹琴。晋平公时造了一套用来奏乐的铜钟(编钟),很多乐工听后都认为音律很准,惟独师况不以为然。他的判断,最后终于被一个叫师消的人证实。这些精于乐计的乐师们的后代,便以祖上的技艺职业为姓,遂成师姓,也称师氏。
3、出自周代,以人名为姓,为师君的后代。周朝时,有个叫师君的名人,他的后代就用祖上名字中的“师”字为姓,也称师氏。
二、当今师姓的第一大省是山西或陕西
目前,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来自公安部身份证数据库资料,2008年全国师姓人口28万,位居第254,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2%。师姓的第一大省为山西或陕西,大约占全国师姓人口的25%,其次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河北、青海等省。
三、师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
(见图)表明:在陕宁晋豫、内蒙古中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川渝北部、湖北大部、安徽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大部、北京西部,师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8%以上,最高可达0.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6%,居住了大约64%的师姓人群。在辽宁西端、河北东北、北京东部、天津、山东中部、江苏北部、安徽中部、湖北东部、赣湘黔北段、重庆南部、四川中部,师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4%一0.08%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9.9%,居住了大约19%的师姓人群。
师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隶属于忻州市,素有佛国圣境之称,境内沟台错落、重峦叠嶂、山水交织、风光秀美、温度适宜,佛教文化、红色文化和自然文化交融沉积,是不可多得的休闲旅游好去处。近年来五台县把旅游业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富民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
4月22日,五台县举行第十一届“五台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五台县“护苗2022”“绿书签行动”暨版权保护周宣传活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姚云萍,县文旅、新华书店、新时代文明志愿者参加此次活动,并向广大市民赠阅图书。 此次活动的开展深入贯彻习近平
山里山外话五台文/张立 诵读/天晴山里山外话五台.mp313:22来自颂您一个长安音频作品为长安融媒“颂您一个长安”帐号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诵读作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颂您一个长安”张波摄天晴摄云溪摄孙兴荣摄蒲阳梓良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五台山南山寺位于五台山中心景区台怀镇南面3公里的弓步山的山腰,海拔在1700多米,始建于元代,整个寺院依山而建,共有7层,下面的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的一层是善德堂,上面的三层为佑国寺。清末时寺院的主持普济和尚募得了一笔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以其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居于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古往今来,帝王崇建,高僧懿行,不可胜数,中外佛教信徒和游人纷至沓来,朝山礼佛和参观游览。五
8月6日上午,五台县召开“五台山·既下山”项目演示会,县委书记赵永强,县委副书记侯晓庆,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郝俊杰参加会议,县自然资源、住建、交通、供电、林业、豆村镇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和既下山项目行李旅宿集团负责人参加会议,侯晓庆主持会议。 五
9月16日,副县长白俊清组织召开滹沱河供水工程(五台县段)征迁协调工作会。县水利、交通、自然资源、工信、林业、公路段、供电及建安镇、陈家庄乡主要负责人和滹沱河供水供电工程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就滹沱河供水工程项目情况进行了介绍。各相关部门
历史因文化而厚重,未来借文化而流长。时光淌过,书香浸润,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五台,已经踏入了充满新机遇、孕育新希望的2022年。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第11届“五台读书月”活动也拉开了帷幕。本届“五台读书月”活动的主题是“赏阅五台
五台县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秉持“东进、西引、南融、北联”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五台县“绿色”康养游、“红色”革命游、“金色”佛教游“三色”旅游产业链条,推动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提档升级,叫响“山水智慧 康养五台”的全域旅游品牌。
五台县烈士陵园 张富元/摄五台县烈士陵园位于忻州市五台县台城镇西庄村。陵园由门楼、纪念碑、展览室、纪念室四大部分组成。主要为纪念在革命战争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五台县烈士陵园 范建中/摄五台县烈士陵园纪念亭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来源:天山网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宋雅文整洁的街道、统一的商住楼外立面、风格鲜明的店铺招牌……3月24日,走进精河县阿合其农场五台社区,焕然一新的小镇面貌让人眼前一亮。街边的店铺店主们纷纷亮出自家特色,迎接顾客到来……“我家的特色是杂烩汤。因
五台山是一个佛教圣地,香火非常旺盛,五爷庙更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盛的大庙,全国各地的香客来此许愿,近几年五台山所有的庙全部取消庙内上香,五台山的售香点还在经营,很多香客们的香全部被拒到门外,不让带入最后只能放到门口,堆积如山。收拾庙外的香游客来
日军入侵五台县1938年9月23日至30日,日军以23000左右的军力分兵十路向晋察冀军区进攻。其中第二路经忻县、定襄向东冶、五台城进犯,第三路由崞县的上社直趋五台,第四路由代县的峪口侵入五台。10月3日,五台城失陷。日军在河边村、济胜桥、
人民网忻州12月21日电(孙越)12月20日,五台县电商扶贫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举行,由该县政府搭建的“五台斋选”公用品牌正式亮相。近年来,五台县委、县政府依托多样化的地理气候资源、清洁的空气水土壤优势,通过精心培育,形成了小杂粮、中药材、干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境东北部,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属土石山区,东与河北省以太行山脊为界。面积2865平方公里,辖6镇24乡。据《元和郡县志》,五台县以境东北五台山得名。五台山的五座主峰,以五方来命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