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14:00:18 | 浏览:3373
隆回周胜 - 武冈好儿郎.flac3:37 来自遇见魏源图书馆
武冈,都梁古国,湘西南历史名城,隶属于湖南宝庆邵阳管辖。武冈历史悠久,这里是湘西南地区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特别是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机械迁徙,让武冈地区聚集了许多人口。前面笔者有介绍,武冈地区有311个姓,关于这些姓氏的源流,我们今天找部分姓氏来梳理盘点一下。现在的人对自己的姓氏还是要有所了解,至少得知道自己源自什么世家吧?比如说:汝南周氏、陇西李氏、曲张张氏、颍川陈氏、延陵吴世、江夏黄氏、荥阳郑氏、豫章罗氏、彭城刘氏、南阳叶氏、广平宋氏、兰陵萧氏、乐安孙氏、高阳许氏......至于源流就更需要传承了,老一辈可能还知道一些,到了年轻一代大部分是不知道老祖先从哪里来,更不知道老祖先的后人分布何处。笔者有感淡淡忧伤,为此,花点时间和精力把武冈地区的部分姓氏源流做一个盘点,欢迎诸位补充和雅正。
百家姓
老百姓最珍视的还是自己的“姓”
周姓:系出汝南世家一支,分属三国名将周瑜后裔。周诚公为周姓迁湘始祖,公元904年至960年由江西吉安太和县圳河江迁入宝庆武冈小东路紫阳乡长溪里三星团石洞陇(现在的新宁县马头桥乡洞头村)诚公后裔出了宝庆地区第一个进士 周仪。宝庆地区周姓有八房,第七次修谱的时候统一班次为:“荣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生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宝庆地区周姓世居汝南郡(今天河南省上蔡县),武冈地区周姓延续到现在应该在40代上下。
周氏祠堂
万姓:万姓出自“姬”姓,和“周”姓同源。晋国大夫毕万的后裔,后代于是用毕万的字为姓。万姓世居在扶风郡(今天陕西省宝鸡市)。明朝崇祯年间,约1628年至1644年,由江西南昌府迁来武冈,到现在已经传到19代上下。
万姓宗祠
马姓:马姓源自嬴姓,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赵奢率部打败西戎秦国的军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后裔于是就以祖先的封号改姓为“马”。马姓世居在扶风郡(今天陕西省的宝鸡市)。明朝初年的时候,约1368年到1468年间,马姓由江西迁来武冈。延续到现在已经传到27代上下。另外一支马姓是清朝嘉庆初,约1796年左右,由新化梅城迁来武冈,到现在已经传到13代上下。
马氏宗祠
尹姓:尹姓源流非常久远,少昊裔孙尹寿,任尧帝的师尹,师尹就是帝黄的辅佐官。于是他的后代就以祖先的官号为姓。尹姓世居在天水郡(今天甘肃天水市),宋宁宗时期,约1193年至1224年年间,由江西迁入宝庆邵阳隆回,明朝初年的时候迁入武冈。传到现在大概在28代上下。
尹氏祠堂
毛姓:毛姓出自姬姓,与周姓同源。周武王的弟弟聃(有些资料上称“明”)受封于“毛地”,毛地就是今天河南宜阳这一带,爵位为“伯”,世人称之为“伯聃”,他自己称自己为毛伯聃,自此,他的后人也都随着他改姓“毛”。毛姓世居西河郡(今天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明朝洪武时期(1368年左右)由江西迁来武冈,另外一支迁到湘潭韶山。武冈毛姓传到现在大概是28代上下。
毛氏宗祠
方姓:方姓是个非常老的姓氏,黄帝次妃是方雷氏的女儿,名字叫女节,她的生父叫雷,受封在方山,方山就是今天河南嵩山一带,所以就叫方雷氏。方雷氏后裔到周宣王时改为单姓“方"。方姓世居冯翊郡(今天陕西省的大荔县)。明成祖朱棣带兵杀入南京的时候,方孝孺拒绝为朱棣起草登基诏书,为此,朱棣杀方孝孺10族。方孝孺一个儿子叫“福”的秘密逃入四川避难,另外一个叫“禄”的避难到武冈,延续到现在应该在27代上下。另外一支从江西迁来武冈的方姓已经和方孝孺这一支方姓联宗。
方氏宗祠
邓姓:邓姓源自“曼”姓,殷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在“邓”,“邓”地在今天河南省的新野地区,曼季在这里建立了“邓国”,邓国的爵位为“侯”,所以又被称为“邓侯”。后来邓国在战国时期被楚国吞并,曼季的族人就用国名为姓,正式改姓“邓”。邓姓的世居在南阳郡(今天河南南阳市)。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的时候,一支由南阳府邓县迁入湖南长沙,再由湖南长沙迁入武冈,延续到现在大约在28代上下。另外一支迁入武冈的邓姓是由江西太和县在明朝洪武时迁入怀化黔阳,再由黔阳迁入武冈,延续到现在大约在29代上下。
邓氏宗祠
任姓:任姓是个非常老的姓氏,黄帝有12个儿子,黄帝给他第一个儿子赐姓“任”,任姓的世居在东安郡(今天的浙江金华)。明朝末年由江西太和县迁来武冈,传到现在大约23代上下。
任氏宗祠
许姓:许姓源自周成王封裔孙太叔于许地,他的子孙就以封地国号为姓。世居高阳郡(今天河北省高阳县)。明朝初年的时候由江西太和县迁入武冈境内,传到现在大概在29代上下。
许氏大宗祠
白姓:春秋时期,宋国的宋恒公的儿子叫“向义”,他的食邑在白地,向义的儿子用他父亲的封邑为姓,自此以后,向义的后入改姓“白”。白姓世居在河南郡(今天河南洛阳市)。明朝末年的时候由怀化的黔阳迁入武冈,传到现在大概在18代上下。
白氏宗祠
刘姓:周文王后裔王季的儿子,周成王的时候被封在刘邑(今天河南省偃师)。他的子孙就用祖上的封邑为姓。刘姓的世居在彭城郡(今天河南徐州市)。明朝洪武初年从江西太和县迁到湖南新化,再转迁入武冈。传到现在大约在29代上下。
刘氏宗祠
李姓:颛顼的曾孙皋陶曾任尧帝的狱讼官(理官)。皋陶孙:恩成,以及他的后代在虞、夏、商都担任理官,于是他们的后人就用官名取姓“理”。殷商末年理征因为得罪纣王而被杀死,他的儿子理利贞逃跑到一个叫伊侯的荒凉地区,以吃树叶果子保全了生命,此后改姓“李”。世居在陇西郡(今天甘肃省临洮南地区)元代进士李志道在明初任台州通判、琼州同知,卸任后迁入武冈,传至现在,大约在29代左右。另外一支迁入武冈的李姓是明朝初年由江西抚州迁入武冈,传至现在大约在26代上下。
李氏大宗祠
吴姓:周武王封他太伯弟仲雍的曾孙在吴地,后来吴国被越国消灭掉了,这支王族就用原来的国名取姓“吴”。吴姓的世居在延陵郡(今天江苏省常州市)。明朝洪武年初的时候由江西的太和县迁入武冈,传到现在的话大约在26代上下。
吴氏宗祠
严姓:楚庄王谥庄,他的子孙就用土地谥号作姓,改姓“庄”。汉朝的时候 庄助为了避汉明帝刘庄的讳,于是把“庄”姓改为“严”姓。严姓的世居在天水郡(今天甘肃省天水市)。唐代由会稽迁入湖南的华容地区,宋朝的时候迁入江陵郡,后来再迁入上元县(今天江苏省江宁县),明朝初年的时候又迁回湖南华容,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严姓的一支迁入武冈。延续到现在大约传到了18代上下。
严氏宗祠
易姓:战国时期齐国大夫易牙的后裔,世居在山西太原郡(今天山西省的太原市)。明朝洪武元年,1376年由江苏高邮州兴化县迁入武冈,传到现在大概在27代上下。
易氏宗祠
杨姓:唐叔虞的后代伯侨被封为“杨侯”,他的子孙后代就用他的国号取姓,自此“杨”姓开始。杨姓的世居在弘农郡(今天河南省的灵宝县)。明朝初年的时候由江西太和县迁入武冈,延续到现在应该在28代上下。
林姓:商朝丞相比干因为劝谏纣王而被杀,比干的儿子“竖”逃难到长林山(今天河南省的淇县)。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赐比干后人姓“林”。另外,周平王的次子林开的后裔也姓林,所以“林”姓的源自有2支。林姓世居西河郡(今天山西省汾阳县)。元朝至正年间(1341年至1368年)福建莆田进士 林世富 任邵阳县府尹,后来他又随武冈路总管 柳不华 屯兵武冈同保山,元朝灭亡以后,林世富 隐居在武冈林家桥一带,这一支武冈境内的林姓传至现在大约在37代左右。武冈境内的另外一支林姓是从江西迁来武冈的,延续到现在大约在27代上下。
林氏宗祠
陆姓:陆姓源自“妫”姓,战国时期齐宣王封少子季逵在“陆”,这个陆就是上古的陆佟氏墟,他的子孙就用祖上的封邑来取姓。陆姓世居河南郡(今天河南洛阳市东北)。明朝永乐年间(1401年至1424年)由江西太和县迁入武冈。武冈的“陆”姓传到现在大概在28代上下。
陆氏宗祠
张姓:皇帝的第五个儿子叫“青阳”,青阳的儿子叫“挥”,挥曾经担任弓正官,通过观察弧星发明了弓箭。他的子孙崇拜弧星,于是取“张”为姓。张姓的世居在清河郡(今天河北省的清河县)。明朝洪武年间,江西省太和县的孝廉 张民运 到贵州黎平府作官,卸任以后迁入武冈,延续到现在大约在29代左右。另外一支迁入武冈的张姓是由湖南的宁乡迁入地,延续到现在应该在30代上下。
段姓:春秋时期,郑武公的儿子叫“叔段”,受封在“京”(今天河南省荥阳市),因为反叛他的哥哥郑庄公失败,逃到“共”(今天河南省辉县),根据地名改名字为“共叔段”,共叔段的后裔分成“共”姓和“段姓”。段姓的世居在京兆郡(今天陕西省西安市)。明朝永乐年间段姓的一支从河南开封府荥阳县迁入武冈,延续到现在应该在26代上下。
段氏宗祠
夏姓:西周初年,夏禹的后裔楼公受封在杞地,建立杞国。杞国灭亡以后,楼公的后裔就用夏取姓,自此以后“夏”姓开始。夏姓的世居在会稽郡(今天江苏省苏州市)。明朝末年有一支夏姓从江西太和县迁来武冈,延续到现在应该在26代上下。
夏氏宗祠
钟姓:钟姓源自“芋”氏。西周时期宋国始君“微子启“的曾孙 伯宗,春秋时为晋国大夫,他的儿子 州黎在楚国作官,受封在钟离,他的子孙就取姓“钟”或者“钟离”。钟姓的世居在颍川郡(今天河南省禹县)。明朝初年由江西太和县迁入武冈,延续到现在应该到了第30代左右。武冈境内另外一支钟姓是在明朝正德年间(1506年至1522年)因娄妃母族避宸濠祸而改姓“钟”,这一支钟姓迁入武冈延续到现在应该在23代上下。
钟氏祠堂
袁姓:袁姓源自“姬”姓,和周姓同源。西周时期,陈国的始君胡公满九世孙叫“伯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