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姓氏贺州系列报道》杨氏来源、迁入贺州的历史、宗祠建筑构造

2023-02-08 15:31:35 3392

摘要:先祖已保存杨氏渊源 杨氏得姓源于西周王室,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为侯。叔虞生二子:燮、杼。康王六年(公元前1073年),康王姬钊封堂弟姬杼为侯,食采于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之范村),康王十七年,授姬杼以国为姓,盖杼公乃杨氏肇姓鼻祖也。门第、堂...

先祖

已保存

杨氏渊源

杨氏得姓源于西周王室,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为侯。叔虞生二子:燮、杼。康王六年(公元前1073年),康王姬钊封堂弟姬杼为侯,食采于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之范村),康王十七年,授姬杼以国为姓,盖杼公乃杨氏肇姓鼻祖也。

门第、堂号来由

高曾祖伯侨(三封杨侯)、喜(汉高祖封赤泉侯)、敷(承侯爵)、敞(汉昭帝拜相封安平侯)、恽(汉封平通侯)献美(承侯爵)、震(汉太尉)、秉(汉太尉)、赐(汉太尉)、彪(汉司徒)等雄才韬略,功高德厚,成就为“弘农”望族,故杨氏最早的堂号为“弘农郡”。

在弘农杨氏诸多的精英中,三十五世祖震公祖孙四代,声誉尤为显著。

杨震,字伯起(公元59-124年),敞公玄孙。少年时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从教廿余年,弟子逾千,世人誉称为“关西孔子”。年逾五十始应诏出仕,官历太守、刺史、司徒、太尉。震公赴任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令王密乃震公在荆州刺史任内举荐之茂才,王为谢举荐之恩,夜怀十斤黄金赠之,震公严词拒绝,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曰:“暮夜无知者。”震公正色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携金而退。其“四知”精神由此传颂,并被载入《后汉书.杨震列传》而名鉴千秋。自汉迄今二千余年,杨姓皆以震公为荣。为传承、弘扬“四知”精神,中华杨氏的祠堂、民宅厅堂多以“四知堂”为堂号。

震公为官廉明清正,敢于弹劾时弊,不畏权贵,不与奸佞同流合污。在生活上对自己和家人要求甚为严谨,布衣蔬食,出门步行,不许搭乘其官车、官轿。长辈劝其为子孙置办产业,震公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尤为厚重矣!”

震公之子秉、孙赐、曾孙彪亦位列“三公”,皆秉承震公精神和品格,忠直清廉,无私无畏,被世人誉为“四世三公清白吏”, 并被载入《后汉书》,千古传颂。故杨家的住宅大门匾额都是冠于“清白第”。

杨氏宗祠

杨氏衍派

唐朝末期,震公23世孙承休(唐刑部员外郎擢户部都给事、谏议大夫),由陕西华阴奉旨出使吴越,因战乱道阻不得归,遂定居钱塘(杭州),其后裔遍布江苏、浙江。

宋朝初期,承休公6世孙辂(先仕南唐李氏为虞部侍郎、后归宋),出任江西庐陵(今吉安市)刺史,因爱庐陵山水之美,遂随任定居。辂公生九子,五子云岫历官太守、都御史、朝议大夫。出任广东潮阳太守,寓居梅县,成为梅县杨氏之开基始祖,其后裔遍布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及东南亚各国。

老杨氏宗祠

杨氏迁入贺州历史

贺州市的杨氏大部分都是广东梅县杨氏始祖云岫公长子思孝和三子思聪的后裔,部分为其他支脉的后裔。贺州杨氏大部分都是于元、明、清时期陆续从广东各地迁徙而来,部分是由湖南、江西迁徙而来的。【注:为了保留原来的历史,属原贺县所辖的,本文仍记载为贺县。】

元朝至元年(1271),云岫公三子思聪第九代孙杨圭长子如穆之次子文昌(杼公系76世),由广东省梅县迁徙到富川县竹母桥头(今古城镇上田村)开基立业。文昌公之子伯光生五子,第四子后裔原居发展,后有分支陆续移居本县小岗头、钱山岭、留家湾、大波垌、朝东、城北、莲山、柳家、富阳、葛坡等地。余四子的裔孙陆续迁居钟山县龙团、杨岩塘、大清池、廻龙、公安螺壳岩、大田寨、大宅山、百富、同古坝、杨家宜、红花、羊头垒田、松木脚、大坝头、湴田等各乡镇村寨,后有分支迁居昭平县西坪村、黄姚杨村、贺县公会镇杨会寨、沙田镇蛟龙塘、贺街镇荔枝塘等村寨,亦有一支回迁富川县新华和古城镇杨村。文昌公脉下瓜瓞绵绵、枝繁叶茂,现已传承至110世。

清朝中、后期迁来的有:

云岫公长子思孝第十九代孙梅庵支脉部分93、94、95世裔孙,从广东揭西县南山镇上寮寨陆续迁徙到贺县公会镇田寮岗寨、石排寨、鸡公井、白竹坪、岭下、象眉寨,沙田镇狮洞、马峰、道西、菠萝洞,贺街三步梯等村寨开基立业,该支脉瓜瓞绵绵、枝繁叶茂,现已传承至105世。

云岫公三子思聪第九代孙杨圭长子如穆之三子文富支脉部分94、95、96、97、98世裔孙,分别由广东梅县畲江、肇庆市凤凰镇、丰顺县大山背、揭西县灰寨、龙潭、惠来县梅林镇、五华县横坡双头、琴江、博罗县三角塘、河源县、兴宁县水口镇藕塘、惠阳县多竹坪、湖南平江县、江华县大锡乡等地,陆续迁徙到贺县南乡上新村、公会镇古地寨、卢冲、象眉寨、吉屋、田心寨、犀牛头寨、荷树头、石排寨、鸡公井、杨会榕树下、茅塘、瑞昌村头,沙田镇民田村、道西村、秉塘寨,黄田镇黄田村、板塘岗,莲塘镇白沙村、上寺,桂岭镇双凤村、公平村、瑞山寨,昭平县樟木林乡茂和、樟村、红万春、石阶琅,凤凰乡杨林寨、大同村,北陀镇杨屋等村寨开基立业,文富公支脉瓜瓞绵绵、枝繁叶茂,现已传承至105世。

圭公三子逢宸支脉部分94、95世裔孙,分别从广东梅县畲坑、三水县虾笋乡等地,陆续迁徙到昭平县樟木林乡石桥洞、富厚坪,贺县公会镇杨会村南广荣、石排寨,黄田镇黄田村等乡镇村寨开基立业,该支脉瓜瓞绵绵、枝繁叶茂,现已传承至102世。

云岫公长兄云峦公后裔孙援亮(99世)于清朝乾隆年间由广东龙川县兴乐图金鱼约迁徙到贺县开山镇新田寨开基立业,该支系现已传承至109世。云峦公后裔另有一支堂兄弟六人(98世)于民国时期由湖南省祁阳县岩头来到贺县公会圩做铁、木手艺营生,后在圩街安居立业。

敏公(唐末)第十九代孙季英公,于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从湖南江华县豹虎村迁徙到富川县石家乡曹里村开基立业,后有裔孙陆续迁居本县福利、富阳、葛坡、麦岭、朝东、古城、城北、等乡镇村寨,有部分返迁湖南江华县鱼苟塘、道县四眼桥等地立业。季英公支脉瓜瓞绵绵、枝繁叶茂,开基至今已传承了三十余代。

还有小部分祖源待考的支系,其先祖亦是于清朝时期陆续从广东各地迁徙而来的,因版幅局限,未能一一详述。

杨氏宗祠

贺州市杨氏族人,1949年以前大部分都是以农业为主,部分经商或从事手工业,经过多年的努力打拼,有的成为富绅。由于前辈重视教育,许多学者荣获功名,成为官宦。1980年改革开放后,许多人弃农经商、办厂、办企业,不少人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和商贾。

杨氏家族一贯秉承清白家风,弘扬四知精神,遵循礼、义、廉、耻、忠、孝、勤、俭的祖训,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睿智进取,尊师重教,品行正道,友好睦邻、和平共处。自到贺州开基立业后,落地生根,瓜瓞绵绵,枝荣叶茂,人才辈出,在社会上、政治上、经济上颇有盛誉。

明、清时代贺州杨氏(部分)显达名录

明 朝:

杨孟恭;拔贡,曾任知府,贺县公会镇杨会村人。

杨文端;恩贡,曾任广西横州(今横县)令,贺县公会镇杨会寨人。

杨伯凤,字板山;授封护国参谋,贺县公会镇杨会寨人。

杨万相;授威德将军,贺县公会镇杨会寨人。

杨万柯;敕封护国大参将,贺县公会镇杨会寨人。

杨万彬;恩科进士,贺县公会镇杨会寨人。

清 朝:

杨 贤,字文举;曾任广西太平府荣善县知县,贺县黄田镇人。

杨 裕;乙己岁恩贡,曾任宣化县(今南宁)教谕(正七品),贺县铺门镇杨屋寨人。

杨其勣;康熙四十六年,曾任贺县训导(从七品文官)。

杨方起;康熙五十九年,曾任贺县训导(从七品文官)。

杨仕镳;监生,曾任贵州省侯补同知(正五品)。

杨再棠;拔贡,曾任知府,贺县公会镇杨会寨人。

杨继逢;广西抚丞,贺县公会杨会寨人。

杨贻谦;国子监太学生,貤封修职郎(正八品),贺县公会镇田寮岗寨人

杨伯贞;贡元进士,曾任职贺县训导(从七品文官),贺县公会镇田寮岗寨人。

杨仲昭;曾任贵州省哈麻州左堂、贵筑县知县,贺县公会镇田寮岗寨人。

杨相贤;字弻廷;围剿匪首沈三娇有功奖五品衔,授职贵州候补知府,贺县公会镇人。

杨愈魁;贡元进士,贺县南乡镇平田寨人。

杨 霄;曾任两广千总(正六品),钟山县杨岩塘村人。

杨文立,字景芳;嘉庆进士。

杨 玠,字泰然;道光进士。

杨顺正;咸丰科武进士,富川县留家湾村人。

杨殿高;乙末年武进士,富川县杨村人。

贺州杨氏字辈排序(部分)

人们在繁衍和发展过程中,为明伦理、别长幼,前辈都会根据本宗支对后代的期望而抒意编撰字辈配以排序并载于族谱,词语上各地各支系尽不相同,但体裁一般都类似诗歌,平仄韵调朗朗上口。由于版面局限,谨选登几个大支系的字辈排序。

贺县公会、沙田梅庵公支系秉承广东揭西县上寮寨辈序,从91世起按如下字辈排序:

彩锦近天贻伯仲,慈和谦逊万年隆;诗书华国勋猷懋,仁义存心福禄崇。(后辈待续)

贺县公会镇杨会寨杨道生支系谨以三房为例,从88世起,字辈排序如下:

永伯万天杨,志伶鼎而芳;先昌相荣光,世材成经济;

德高显纲常,创业耀前哲,积庆兆祯祥。(后辈待续)

贺县公会、昭平樟木林茂和寨坤昌公支系秉承广东博罗辈序,从93世起按如下字辈排序:

坤甫朝云汉,学芳定尚兴,其家维善永,应必相廷林;敬祖崇高伟,宗功万世钦,

为官清廉秉,忠坚卫国民;安邦怀大义,仁政晋升平,继承优传统,弘发四知卿;

燕翼贻谋展,雄杰振鹏程,壮志昭青史,文武德昌全;创业繁恒裕,广益圣书经,

商财均茂盛,荣华富贵成。(后辈待续)

昭平县樟木林乡三江村省斋公祠属各支后裔从99世起统一按如下字辈排序:

善庆传芳,蔚生忠良,冠时功勋,华国文章;

荣宗耀祖,保世振纲,继承大业,富贵延长。(后辈待续)

杨氏宗祠

杨氏宗祠建祠时间、地理位置、格局规模

贺州杨氏总祠坐落在贺街镇河西街,现城厢小学大门右侧。始建于清朝光绪十五年(公元1890年),砖木结构,占地约一亩,祠堂里祀奉着杨氏一代圣贤三十五世祖震公,故亦称为“杨震公祠”。

清朝光绪初期,贺、钟(含富川)昭三县杨氏族人为了缅怀先祖震公,弘扬其廉洁守正的高尚情操,传承其“四知”清白家风,在各县乡知名人士的主持下,筹集钱款,在贺街择吉地兴建了一座“杨震公祠”,以供族人祀奉,并议定每年九月九重阳节为“祭祀”日。为了可持续运转祠堂的祭祀以及奖励学子和其他事项活动,族人筹资购买了田产收租以供费用,并议定各项规约,由杨伯贞撰稿,刻碑镶于祠堂壁中。到了民国时期,贺街建县,贺县党部和法院亦择吉兴建在杨氏宗祠的左右两侧。时至1971年,杨震公祠被城厢小学拆除改建为教工宿舍。

杨氏宗祠

贺州杨氏各地各支系族人为了纪念其支系先祖,在不同时期都兴建有祠堂,但因版幅局限,本文谨述纪念“云岫公”的贺州(公会)杨氏宗祠。

贺州(公会)杨氏宗祠位于昭平县凤凰乡大同村境内,始建于嘉庆末期,至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贺州三县两区杨氏各支系大部是云岫公一脉相传,各支系的先祖均于元、明、清时期,陆续自粤、湘迁贺州以乔木,落地生根,蓬勃发展。裔孙们虽是常怀祖德、笃念宗功,然,春祀秋嘗之期,因发祥各自,未有统一祭祀先祖之场所,故或设家祠祀奉,或当空祭拜,以致敬祖难、习仪难、睦族亦难!故杨氏族人久盼共建一大宗祠,以俻尊祖敬宗睦族之三善,迫切之心,犹如久旱望甘露也!

幸有公会犀牛头寨开基祖汉开公,其独具慧眼,察识本寨对河之风水宝地,遂向邻族友人买得此地。时至清朝嘉庆末期,振臂倡议建祠,当地杨氏不分支系群起而应,聚集一百零陆位贤能志士,捐资筹款,聘明师格度吉向,建就了上下三间颇具规模的“杨氏宗祠”,供奉着杨氏堂上历代高曾祖考妣;三十五世祖震公、妣邴氏,六十四世祖云岫公、妣欧阳氏、王氏等祖牌。

杨氏宗祠

宗祠建就后,自道光四年起至十四年,杨氏族众筹资购置了粮田八十二工(古面积单位),出租收粮,以资祀奉先祖、供元宵照丁、奖赏族中书生。道光十九年,族众议定刻碑立约,永世践履(见图1—2)。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4年)学徵公(汉开之子)、伯贞公(贡元进士,公会田寮岗寨人)等贤士族众,悯及本宗支无祀诸游魂浪魄,集资扩建了两边横屋,设立“义祠”以安抚,并续购置粮田出租,以补公用。

时至公元1986年,宗祠因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族众于心不忍,举石排寨尊长育才公为首,主持集资修缮。然,本祠乃泥砖筑墙桁瓦盖顶,历经了二百余年的寒暑风霜,已木朽墙颓(见图3),无法玉行其礿禘尝蒸之仪,有失奉先思孝、敬祖敦伦之精神!

公元2012年8月,以太忠、其铎、立华等牵头,组成“建祠理事会”,筹集资金四百余万元兴工重建,祠堂主体扩建为上下五间两横屋,面积六百八十余平方米,修建了两千余平方米的广场,修筑了宽敞的道路和四千余平方米停车场,完善了祠堂的附属设施,历经三个春秋告竣重光。本宗祠集人文文化、国学文化、宗族文化、宗祠文化、建筑文化为一体,具有祭祀先祖、弘扬祖德、笃念宗恩,勉励后人、商议族事等综合功能,为贺州杨氏史册添上了光辉的一页!

杨氏宗祠在格局、结构以及装饰文化上都别具一格,内涵丰富。

在祠堂正面不远处望去,整座祠堂在半圆形大广场的衬托下,更显得大气端庄(见图4)。广场中线的边沿上安放着一座石雕香炉,香炉后面的石桌上铺放着一本翻开页面的书本,书页上镌刻着“勤耕苦读”四个字。从表面望去,祠堂青砖碧瓦,屋脊上栋雕塑着“双龙戏珠”,下栋雕塑着“双凤朝阳”、“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图案。

宗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联,在本祠堂上可见一斑。

祠堂大门额上书“杨氏宗祠”,对联为“弘农绵世泽;清白振家声”。左横屋小门额为“忠孝清廉”;对联是“清廉济美昭先德,忠孝传芳泽后昆”。右横屋小门额为“伦理纲常”;对联是“遵伦理怀思不匮;重纲常明德维馨”。

大门两边耸立着一对实心一体的圆形石柱,直径40公分高4米余,正面用行书雕刻着一幅对联“质直立乾坤,力固鸿基,永作千秋砥柱;勋高光日月,身肩重任,长扶万代纲常”。

祠堂大门两边的墙壁上,镶嵌着四幅宽3.8米高2.8米的大型石板浮雕画,从左边起排列是“万里长城”、“西岳华山”、“梅州风情”、“贺州风光”。大门左墙角石柱雕刻的上联为:“洪洞发源,华阴绪业,衣冠璨璨垂千载”;与其旁边石雕画“西岳华山”相配。右墙角石柱雕刻的下联为:“钱塘衍派,梅县开基,瓜瓞绵绵遍九州”;与其旁边石雕画“梅州风情”相配,寓意甚为得体。

大门两旁墙壁上镶嵌着“岳母刺背”、“桃园结义”、“苏武牧羊”、“观荷赏月”、“梅、兰、菊、竹”四大君子、“福、禄、寿”三星拱照等的浮雕画,大门两边有雄狮与大象雕像在把守。

迈进宗祠大门,一眼望去,里面雕梁画栋,石柱林立,关键位置的石柱上都镌刻着对联。上厅檐口正中石柱上的对联为:“祠开贺邑,喜宗亲同德同心,丕振千秋事业;堂纪弘农,蒙先祖赐祥赐福,昭承万代渊源”。在这对石柱的内侧,还雕刻着一幅表述杨氏显赫人物的长联“杨国受三封,臣清四世,名齐三喜,威震三关,阁入四朝,卓著功勋千古在;诸侯承四袭,位擢三公,金畏四知,诗称四杰,雪深三尺,恢弘德业万年流”。

正厅后座是神龛,整座神龛呈三进宫殿式结构,都是用樟木精工细琢雕刻而成,神龛图案,龙飞凤舞,鸟语花香,紫气缭绕,描金彩漆,熠熠生辉。神龛正中的三个平台上,安放着三座祖牌(原供奉的先祖)。神龛门旁雕刻着一幅对联“经纶盖世承三相,清白传家守四知”。在神龛两侧的隔墙面上,用又弧形板材雕刻着一幅对联“春祀秋嘗,遵万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一宗世代源流”。祠堂上下厅屋顶的左右“山头”下,分别镶嵌着一幅四、五米长的撑樑对联,上厅为:“木本系弘农,一脉共承,溯历代,文丞武尉,将相英豪,治国安邦,伟绩丰功昭史册;家风传清白,四知同守,看今朝,叶茂枝繁,人才俊杰,光前裕后,雄心壮志谱春秋”。下厅为:“富贵戒娇,须德孝忠廉务任几端,方可谓荣宗耀祖,诗书崇尚,但农工士贾宜专一业,始能称肖子贤孙”。

神龛两边的墙壁,镶嵌着一世祖杼公、二十三世祖伯侨公、三十五世祖震公和六十四世祖云岫公四位先祖石板影雕画像。四周内壁上镶嵌着用米黄色瓷砖雕刻的“祖德颂、族训、人生格言”、杨成武将军亲题的“弘扬震公精神”、杨氏历代侯爵、帝王,宰相、状元、将军名录,帝王、杨震、杨时等思想品德、功勋业绩简介,还有贺州市杨氏各支脉、各村寨支系线谱图以及用瓷砖烧制宗祠原貌图。

杨氏历代人文文化、宗族文化、宗功祖德、渊源流派、脉络世系、贺州分布,在此一览无遗。

附:杨氏族训:

明族训 裕后人 敬先祖 敦人伦 睦家庭 励宗盟 孝父母 知卑尊 首孝悌 手足情

和夫妇 合家亲 遵伦理 正婚姻 重文化 读荣身 尊师长 学认真 勤创业 俭家兴

倡节约 勿奢淫 仕廉洁 官正清 和邻里 谦让先 不斗殴 莫欺凌 宜团结 处和平

纠必解 是非明 交朋友 信义诚 困相助 献爱心 随风俗 入乡情 红白喜 知必临

公益事 义关心 忌嫖赌 风尚新 犯偷盗 国法惩 沾毒品 害家庭 凡恶习 勿沾连

遵法纪 守章程 安本分 尚文明 行正道 人品馨 守族训,代代承 弘祖德 奕世

撰稿: 杨立华

编辑:常凤云

审核:黄小英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