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盐城董氏族谱》与董槐谱序的信息

2023-01-31 23:30:37 433

摘要:族谱研究 《盐城董氏族谱》与董槐谱序的信息 广西 贺州 董全吉盐城董氏与泉溪董氏都是唐末时期谦公的裔孙!当然,丹阳《云阳董氏族谱》以“槐公”为第一世,明确为泉溪派董氏。泉溪以董槐修谱的谱序为《宋·泉溪董氏原谱序》,浙江衢州、流坑派广东松溪支...

族谱研究


《盐城董氏族谱》与董槐谱序的信息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盐城董氏与泉溪董氏都是唐末时期谦公的裔孙!当然,丹阳《云阳董氏族谱》以“槐公”为第一世,明确为泉溪派董氏。泉溪以董槐修谱的谱序为《宋·泉溪董氏原谱序》,浙江衢州、流坑派广东松溪支派以及南方各地以《虞乡游临川扩源源流考序》等沿袭传载董槐谱的世系。研究的目的在于从细微处见知著,发现隐秘的信息,并揭示他们明显的“实质”。

一、江苏《盐城董氏族谱·大儒堂》世系

江苏盐城谱照片

(江苏盐城谱照片)

第一世:唐开国公首世祖:董晋,字混成,生于公元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十一年,居河中虞乡万岁里(现山西永济市卿头镇董村)。公元789年贞元十五年,唐德宗李适贞元五年为相,殁于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七十六岁,殉后赠太傅、谥(shì)曰恭惠,葬于河南万安山下(现河南偃师市大口乡董村),娶张氏(河南南阳人)、续娶韦氏(陕西京兆人),生四子:晋公长子全道字中行,为殿中监秘书省著作郎,娶程氏;次子全溪字惟深,生于公元七六三年“癸卯”唐代宗广德元年,卒于公元811年“辛卯”唐宪宗元和六年五月十二日。为秘书省秘书郎、商州刺史、河北营运粮使,寿终葬于万安山父墓左侧。娶郑氏;三子全素字质夫,为大理评事、太子舍人,娶秦氏生二子(系我裔宗族直接血统);四子全懈字海藩,官封太常寺太祝,娶刘氏。

第二世:晋三子,全素字质夫,娶秦氏生二子:长子完、次子宥。

第三世:全素长子完字守福,娶殷氏,生三子:长子达、次子逊、三子逵;次子宥字守恕“shù”,娶罗氏。

第四世:完长子达,字延享,娶顾氏;次子逊,字延顺,娶甘氏生一子:戬;三子逵,字延广,娶龙氏。

第五世:逊子戬字谷晋,娶林氏生六子:长子浚、次子淮、三子涣、四子溥、五子淏、六子清

第六世戬长子浚,字泳潭,娶陈氏;戬次子淮字汝溶,娶秦氏生四子:长子伯经、次子仲纬、三子叔丝、四子季纶;戬三子涣字春融,娶高氏;戬四子溥字洪济,娶殷氏;戬五子淏字思潭,娶罗氏;戬六子清字鉴湖,娶翁氏生一子:绪。

第七世:淮长子伯经字习六,娶崔氏生二子:长子廷杰、次子廷秀;淮次子仲纬字浚度,娶陶氏;淮三子叔丝字字金言,娶魏氏;淮四子季纶字十二,娶章氏;清子绪字从理,娶鲍(bào)氏。

第八世:经长子廷杰字逾万,娶和氏;经次子廷秀字,字逾凡,娶左氏,生二子:长子椿、次子梓。

第九世:秀长子椿字灵胎,娶吉氏生三子:长子旭、次子、三子晃;秀次子梓字子白,娶万氏。

第十世:椿长子旭字大昕(xīn),娶谢氏 ;椿次子字翰鈞,娶乐氏;椿三子晃字普晭(zhou),娶汪氏生五子:长子羽、次子翦、三子翼、四子翚(huī)、五子羿。

第十一世:晃长子羽字志翰,娶尹氏;晃次子翦字志前,娶乔氏;晃三子翼字志翔,娶林氏;晃四子翚字志翀(chōng)娶雷氏生二子:长子、次子 ;晃五子羿字志翥(zhù),娶晏(yàn)氏。

第十二世:翚长子字退之,娶陈氏。让见唐国事日非,隐居江西抚州扩原;次子字敬之,娶李氏,生三子:长子远、次子遂、三子述 。谦官拜观察御史按行江淮,因梁移唐祚,留长子选,命改名曰远,住淮安以存宗祀。遂征兵讨乱,奈诸镇强横,各据不发,谦仰天叹曰:“我自拜爵以来,屡受国恩,欲与国同休戚。今势力不能匡救,忍俯首而事他人乎?”,遂弃官携次子遂三子述,潜至江西抚州乐安流坑,。

第十三世:谦长子远字承宗,迁淮始祖,娶丁氏,生一子:焘;谦次子遂字承祖,娶汪氏;谦三子述字承嗣,述次子熹贤良博学,后唐征为武宁令,转任临川郡守,终为中书参政知事,追赠文忠公。

第十四世:远长子焘字照宇,娶甘氏生一子璜。

后本文简略:1晋----2全素-----12谦----13远(字承宗,生子:)、遂、述(字承嗣,次子)------14焘-----15璜(字瑞符,娶朱氏)----16峁 (mǎo )、 峑 (quán,娶汪氏,生一子:圉yǔ )-----17圉(yǔ,娶颜氏,字屏疆)-----18俍(liáng)、修(娶柴氏,生子:居谊、居敬)、僎 (zhuàn)----19居谊(字愃xuān义)、居敬(字愃肃,娶叶氏,生艺超)----20艺超(字兴扬)--21 楀 (yǔ)、楟(tíng)、桢 (zhen)、榶 (tang,生子:问渠)------22问渠(字彻如)-----23坳(ào,字幼山)-----24绍祖(字继武,娶秦氏,生子镛)、耀祖(字继荣)-----25镛(字韵洪,娶周氏)----26昶(chǎng,字景舒,娶乐氏)-----27珩(永鸣)-----28暗爽(字秋庭)-----29敏(字秉聪,生子二:悦、怡)、政(字秉正,“怡”承嗣)----30悦、怡

二、董槐撰的两序:《宋·泉溪董氏原谱序》与《虞乡游临川扩源源流考序》

董槐为泉溪作序见《宋·泉溪董氏原谱序》,浙江衢州与流坑支派松溪,以《虞乡游临川扩源源流考序》载董槐谱序(较大差异之处见后详解)

在个别字体刊印上,泉溪谱“椿生子三:曰旭、曰旦、曰晃”与流坑的松溪支派和一致,浙江衢州的不是“曰旦”而是“曰且”,《盐城董氏族谱·大儒堂》则为“曰丹”,应该是后来刊印时候对“旦”识别文字的偏差;泉溪谱“淮生子四:伯经、仲纬、叔系、季纶。”,其他松溪、安信、盐城谱 “叔系”中“系”处都是“丝”,大写为“絲”,且泉溪谱世系中也是“淮---经、纬、丝---纶。”,因此,泉溪派新谱刊印谱序,应该是古谱缺左边造成识别的偏差。

特附《宋·泉溪董氏原谱序》,方便下文与盐城谱核对:

【泉溪】宋·泉溪董氏原谱序

董氏之世系,出自唐德宗时,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讳晋,字混成之后裔也。公子四:长全道,为秘书省著作郎;次全溪为秘书省秘书郎;三全素,为大理评事;幼全澥,为太常寺太祝,皆善士有学行。素则吾派祖,生子二:长曰完、次曰宥。完子三:达、逊、逵也。逊生戬,戬子五:浚、淮、涣、溥、淏。淮生子四:伯经、仲纬、叔丝(新刊印谱序错误写成“系”,世系亦是“丝”)、季纶。经子二:廷傑、廷秀焉。秀生子二:椿与梓也。椿生子三:曰旭、曰旦、曰其幼也。晃生子五:羽、翦、翼、翚、羿,翚行四,生子二,谦与让也。

让见唐国事日非,隐居抚州扩原。

谦为观察御史,按行江淮,因梁移唐祚,遂征兵讨乱,诸镇强横,各据不发,谦仰天叹曰:“我自拜爵以来,屡受国恩,欲与国同休戚。今势力不能匡救,忍俛首事他人乎?”遂弃官潜至乐安流坑隐居焉。生子三:长曰远、次曰遂、三曰述。述子二,曰炎与熹。熹吾肇迁祖也,贤良博学,后唐征为武宁令,转任临川郡守,终为中书参知政事,追赠文忠公。生子五:珪、璋、珮、琨、瑗。时珪随父在邑,好游观骑射,性耽山水,因畋邑中,至安乐乡二都泉溪里,爱其山秀泉清,遂买田筑室而家焉。然虽家自珪公,实由熹之令武宁始也,故曰肇迁祖。珪生子三:嵩、崇、山广。嵩之子姓守旧业,崇之子姓居同乡四都、尚漳,山广之子姓居同都之修坡,各择其地之胜者而居焉。

夫自肇迁祖卜居于此,贵而不矜,富而不骄,贫而不滥,世惟礼义之是尚。呜呼,泉之源深者流必长,木之根固者叶必茂,吾族宜其流长而叶茂也。顾吾窍思之,祖宗之所爱者,子孙也,以吾叨积德于祖宗,得至大官,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如吾祖宗何?因而有志辑谱,商诸族众,而众皆有难色,谓此固义举也,亦难事也。盖谱必聚族而居,春秋时会拜于墓,祭于祠,序长幼,别尊卑,得以合而序之,始可溯流而知源。今吾族属之盛,有出仕者,有居别墅者,分适四方,一时莫能遍访。且工程浩大,约费多金,恐难遂子之愿也。予曰:“否否”,从来修谱以叙世系,盖使人不忘其本,古者虽立宗子法,人究有不知其来踪者。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焉。至谱牒又废,而人愈不知其来踪,不过百年之久而骨肉无关,虽至亲恩谊亦薄矣,如之何不谱!至费无可虑焉,余既志存岂惜费哉!族众闻而羡之曰:“善”。由是各出支系以从事,而予亦废乎先大夫之贻产,以成金谱一帙,散诸各宗。区区此举,聊体祖宗遗爱耳。故述此以俟之后达者,特有感于斯焉。

赐进士第累官右丞相兼签书枢密院事 熹公八世孙槐谨撰

三、江苏《盐城董氏族谱·大儒堂》世系与南宋董槐金谱的世系一致

《盐城董氏族谱·大儒堂》记载从董晋到远、遂、述的世系与南宋董槐金谱完全一致。

从远、遂、述之后,泉溪谱每一世采用一人(非父子排列)表示,进行对比:

13远---14焘---15璜---16 峑 ----17圉----18修---19居敬----20艺超---21榶----22问渠;

13述---14熹---15珪---16嵩----17圉---18仪---19碤yīng----20艺靖---21槐----22大贤;

13述--14熹--15珪--16屵--17囮(é有林)--18伉--19砚---- 20艺章---21榆----22大任;

即:14四点水---15王字旁---16山字头---17四方框---18单人旁---19(差异)---20艺---21木字旁---22(差异)

至22世以后,“述”公后裔各支系与“远”公后裔都出现字辈与偏旁不一致。

四、十七世出现特别的名字一致的原因分析

十七世出现相同的名字“圉(yǔ)”,结合从“14~21世”都基本起名统一使用相同的字旁,那证明是有联系的。为何还出现相同的字呢?

在古代名字一般都不会轻易更改,所谓 “先不更名,坐不改姓”。但因避讳字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的字、入赘,收养和过继改名,甚至“古人有以“讳”易人之姓者”。相对低地位的人直呼相对高地位或阶级的人姓、名、字、号是不合礼仪的,为了合乎礼仪,用词必须有所改变。避讳的对象分为四种人:帝王、官员、圣贤和长辈

然同族兄弟重名犯讳相当普遍,兄弟叔侄祖孙名字重复者不可枚举,恐后世无以别宗派也。故修谱“谱中重名者,当于字号支派别之。”,“族若无谱,年深代远可致世系不明,班辈难分。或以祖孙叔侄称兄弟,或以同宗同族为路人,更难免犯讳重名之误,故族谱之作非可少哉。历世久远当在续修亦理之当然也。”,修谱“为使上不犯讳,下不重名,各有所伦”,“尊卑远近合为五服,不致重名而犯讳,亲疏贵戚支分派别卢列井井,开卷了然,岂不懿欤然。”。有的族规约定“族中重名犯讳者存老改少。”。在修谱定族规后,未出五服的堂兄弟重名犯讳者,就少。

从“远公”、“述公”的五世裔孙,是谦公的六世裔孙,重名“圉”超过五服之内;从谱系看,是在董槐修谱后,毕竟大部分与董槐谱序相同。也就否定是有修谱定字辈;从“14~21世”都基本起名统一使用相同的字旁,那证明是有联系的,知道两者同名,故只有以字区分。盐城“圉公,字屏疆。娶颜氏,生子三:俍、修、僎 ”、泉溪“圉公,字尧明,行杰五郎,娶余氏,生子三:仪、俨、傚”。

若非如此,疑“圉公”同一人,则“述公”嗣孙多为一一列举,比较清晰。盐城世系记载单一。若如此,只能连接泉溪世系,但这样的“疑似”,没有充分佐证,不予采信。

此外,谱系中出现“董敏”、“局谊、居敬”。《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已,巡按四川。威州土官董敏、王允相仇杀,诏济督官兵进讨”。《列传第一百九十九。四川土司》:七年,提督松潘罗绮复奏:“松潘土番王永习性儿犷,尝杀其土官高茂林男妇五百余口,及故土官董敏子伯浩等二十余人。今又纠合番蛮,攻劫地方。臣与指挥周贵等统领官军,直抵桑坪,已将永等诛灭,边境肃清。”有“董敏”的记载;《宋史·本纪第四十·宁宗四》:“丁巳,命四川制置使董居谊酌量缓急,便宜行事。…十二年春正月戊辰朔,召董居谊诣行在。…壬子,四川制置使董居谊自利州遁。…癸巳,曾从龙罢。以郑昭先兼参知政事,崇信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万寿观使安丙为四川宣抚使。董居谊落职,夺三官。…秋七月丙申,张福伏诛。复夺董居谊二官、永州居住”有董居谊记载;《新唐书·卷七十五下 · 表第十五下 ·宰相世系五下 》:“全道,殿中少监;溪,商州刺史,生子居中、从直、居敬”有“居敬”的记载。但都仅仅是同名而已。

五、盐城远公世系是采用董槐修谱的世系

江苏丹阳市至今还有云阳镇。丹阳一带董氏有《云阳董氏族谱》。康熙五十年岁次辛卯仲春十三世孙钟奇拜撰《常菴公纂修族谱序》:“宋宝祐间槐公为右丞相,自以不能除奸佞(ning),退隐鄱阳。越六传而至复昌公”。

(江苏丹阳谱照片)

(江苏丹阳谱照片)

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初为云阳邑。秦始皇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改云阳邑置云阳县。不久又更名为曲阿县。新莽始建国元年改曲阿县为凤美县。东汉初复名曲阿县。吴嘉禾三年(234)改曲阿县为云阳县。晋太康二年(281)复名曲阿县。唐天宝元年(742)改润州为丹阳郡,曲阿县为丹阳县,丹阳县属丹阳郡。乾元元年(758)改丹阳郡为润州,丹阳县属润州。后经历朝,丹阳均属镇江。1949年属镇江专区,1958年属常州专区,1970年复归镇江地区(后改镇江市),1987年撤县设丹阳市。

丹阳《云阳董氏族谱》以“槐公”为第一世,以“正谊堂”称呼;相距不远的盐城,有《盐城董氏族谱》以“大儒堂”称呼,江西泉溪以“醇儒堂”称呼。

从盐城谱中以“混成公(董晋公)二十一世孙‘桢’谨识《董氏原谱序》”,江西泉溪以董槐撰写的《宋·泉溪董氏原谱序》,排辈与董槐属于同一辈。但董槐修金谱,是被确认的,故因相同世系源于董槐修谱,应有所交流参照董槐修谱世系。

可见,盐城董氏与泉溪董氏都是谦公裔孙!当然,丹阳《云阳董氏族谱》以“槐公”为第一世,明确为泉溪派董氏。

六、《宋·泉溪董氏原谱序》与《虞乡游临川扩源源流考序》差异揭秘

从江西泉溪派的《宋·泉溪董氏原谱序》与《虞乡游临川扩源源流考序》差异,揭示什么内容?给当今人们研究带来何种隐秘的信息?对族谱溯源有什么意义?

(浙江衢州谱照片)

(浙江衢州谱照片)

“衢州”、“三衢”,均因其地当浙、皖、赣三省交通要冲的特殊地理位置而得名。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立新安县,为衢县建县之始。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因弘农有新安,改名为信安。元和七年(812),废盈川县入信安;咸通中(860-874),改信安为西安,因西溪得名,仍隶衢州。

水松村(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乌迳镇水松村)始建于宋朝(约1070年),山坑(麦园俚)就是水松村开基建村的祖居之地。明万历乙巳(1605年),第二十一世孙彦环把水松更名为松溪,之后又恢复原名水松。据《松溪董氏七修族谱》第二卷记载:“南雄始迁祖系今江西乐安流坑合公之六世孙,耒阳知县俦第六子玮,字瑶音,由荐举任南雄州刑曹参军,遂居南雄城东关孝悌街。”;清道光四年(1824年)《南雄州志卷三十二》记载:“宋耒阳知县“俦”第六子“玮”,元符三年(1100年),由荐举任南雄州曹参军,遂居城东门孝悌街,其孙宗成迁徙松溪”。属于流坑派支派。

那么,他们的差异具体在哪呢?现以三个典型谱序分析:

江西泉溪派的《宋·泉溪董氏原谱序》采用“原谱序”;而浙江衢州与广东水松采用的是《虞乡游临川扩源源流考序》。

江西泉溪派的《宋·泉溪董氏原谱序》叙写流坑世系,只有“让见唐国事日非,隐居抚州扩原。”,然后写泉溪详细世系迁徙。最后以写谱经过“夫自肇迁祖卜居于此,贵而不矜,富而不骄,……”;

广东松溪谱有嘉靖年间流坑董开尧的序,其中流坑派松溪支系谱的《虞乡游临川扩源源流考序》保留江西泉溪世系的“谦为观察御史,按行江淮,因梁移唐祚,遂征兵讨乱,诸镇强横,各据不发,谦仰天叹曰:‘我自拜爵以来,屡受国恩,欲与国同休戚。今势力不能匡救,忍俛首事他人乎?’,遂弃官潜至乐安流坑隐居焉。”就不再有泉溪世系,并出现流坑世系:“然而今日之流坑,惟让公之子承重,重之子申,字清然,迁居于此,三传至合公而始盛焉!夫地之胜者,族大支繁,世不绝官”,紧接着是“盖自始祖卜居于此,贵而不矜,富而不骄,……”;

浙江衢州《信安广川董氏宗谱》在皇清嘉庆十二年岁次丁卯夏月榖旦司徒仲五公世孙贡生楷谨撰《统宗重立字支派序》“晃(huǎng)公之孙曰谊、曰让、曰谦,三大祖庭焉。夫发源吾家,前有槐公成金谱牒,主修世系,以同支派。征兵讨乱,疏散各族,未知藏焉。后古今数百载,世远年灭,派难详述。夫本本虽同,支派不一,水流族大支繁皆共,分别各殊,惟历来卜居焉,新老之丁传矣。曰谊、曰让、曰谦各公支下,分徙各省郡州邑,诸宗族新立字派不同一体一家,派流紊乱,亲派不一,不知长幼尊卑,亦乱其本者忘也。至晃公之孙至谊让谦各支下,历查世系传矣。至四十世满,至四十一世起,立字派。”。董楷作为贡生,明确自己为流坑的仲五(合)公裔孙。在同时修谱中,谱中刊载《虞乡游临川扩源源流考序》,与泉溪、广东松溪的都有区别,那就是记载泉溪派世系中,比广东松溪谱记载泉溪派“谦为观察御史,按行江淮,因梁移唐祚,遂征兵讨乱,诸镇强横,各据不发,谦仰天叹曰:‘我自拜爵以来,屡受国恩,欲与国同休戚。今势力不能匡救,忍俛首事他人乎?’,遂弃官潜至乐安流坑隐居焉”多了一句:“而生子三:长曰远字承宗、次曰遂字承祖,三曰述字承嗣,至乐安流坑仍居焉,其地之胜者,繁世不绝官。”,其后,才进入“夫自始祖卜居于此,贵而不矜,富而不骄,……”,谱中如泉溪谱一样,浙江衢州谱没有刊载流的坑让公以后的世系。


(广东松溪谱照片)

(广东松溪谱照片)

研究在于从细微处见知著,发现“微”即“隐约”的地方,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著”也就是他的明显“实质”和发展趋势呢?

那么,这《宋·泉溪董氏原谱序》、衢州与松溪的《虞乡游临川扩源源流考序》都是“董槐”撰写。结合《盐城董氏族谱·大儒堂》,我们可以确定:

①,董槐谱世系成为多地的世系源流;

②,松溪是流坑的后裔,《虞乡游临川扩源源流考序》是有“让与谦”的,且记载的流坑世系:“让公----承重----申(字清然)----1---2----3合公”(至于世系后来如何演化改变,不在本文探讨范围);

③,浙江衢州《虞乡游临川扩源源流考序》比松溪谱多增加谦公的下一世,证明泉溪的原谱确实有“谦公”以下世系的,要么是流坑派谱不再叙,要么是不同派不再详载。则证明原董槐谱序是详细的,起码在泉溪派的谱序是详细的,是否有意漏掉流坑世系记载?至于流坑派“让公”后的世系是董槐原序存在还是后人增补,无法考证。但《虞乡游临川扩源源流考序》的世系中出现泉溪《原谱》没有的很多官职;


浙江衢州谱


浙江衢州谱


浙江衢州谱


④,浙江衢州《虞乡游临川扩源源流考序》没有流坑的让公世系,证明衢州湖溪董氏不是流坑派。但与流坑派裔孙董楷等名流一同“统谱”。董楷的新字辈,至今在广东松溪使用;

⑤,泉溪《原谱》没有发现“谊公”,浙江衢州《虞乡游临川扩源源流考序》也没有“谊公”。与流坑裔孙董楷等人“统谱”后,清太学生仲三公二十三世孙董顿春于嘉庆九年、嘉庆十二年两次撰写《扩源源流考序》形成“三大庭”,出现了“谊公”,首次最为系统记录入赣的“三大祖庭”董谊、董让、董谦的关系与世系、徙迁、分布;


广东松溪谱

(广东松溪谱照片)

⑥,结合嘉靖年间董开尧为水松修谱作序,嘉靖丁未(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冬十月朔日二十二代孙静轩开尧识《董氏世次考》“……唐贞元间,丞相晋封陇西郡公,故董姓者郡曰陇西。陇西本河中人,唐末游宦江南。(南唐)值李氏乱,避之抚州扩源。晋生溪,溪十三传至清然”,这“十三传”,证明董槐谱在嘉靖年前就存在,泉溪从南宋董槐至明初,没有修谱,证明是董槐修谱是真实存在的。也证明流坑派于嘉靖年间还是续董槐谱的“世系”,不存在《宋·泉溪董氏原谱序》源于董槐之后泉溪后裔修谱作假的记载;

⑦,结合《盐城董氏族谱·大儒堂》的世系,证明董槐修谱影响广泛,一度成为各大派溯源的楷模;

(浙江衢州谱照片)

(浙江衢州谱照片)

⑧,结合《扩源源流考序》“珪生三子:曰嵩、曰崇、曰屵(山字头加廣),守旧业、迁尚漳、迁修坡,三支流庆,簪(zan)笏 (hù)传荣,为修江之望族,不可尚(超过、高出的意思)也。”,武宁泉溪连接修水,此“修江”指泉溪。不是其他地方;

⑨,结合江西修水县(武宁县南)杭口族谱《杭口庄源流》:“粤稽吾辈祖让公乃晋公十一世孙翚公之子,谦公之兄。……乃隐居抚州宜黄扩源,生子连,字承重;连生子申,字清然。清然娶乐氏生子二:曰万一、万二。……万一公娶邹氏,生子三:曰尚一、尚二、尚三。……尚一娶吴氏,生子仲一、仲二;尚二生仲四,无传;尚三生仲五。……合公在扩源时,得异术曾文汕曰指点曰:‘乐安流坑乃尔族谦公之遗基,今其子孙虽俱迁徙,犹有阴阳吉地,诚万世公候之地,尔当往居焉’……吾族肇基祖以青公乃合公之十世孙,以青公见谦公裔孙公子迁宁之后,……则由流坑迁宁州太乡梁口力田。……”。其他各地谱序都有类似记载的世系,在此不再罗列,只证明董槐修谱世系的谱系存在。可见,董槐修谱世系,但其影响范围广泛,成为南方各地很多地方修谱的世系来源。尽管董槐修谱谱系由其局限性,但作为首创,不是抄袭,错误在所难免,大多发现有“疑惑”,依然依据传统,保留承序。否则出现修谱变动,世系差异就显著发生改变。

2021年11月27日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