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编者注】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家谱资料均不做考证,仅供宗亲研究和寻根联宗参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记载,请宗亲撰文并提供佐证资料和大家分享,本平台第一时间予以推送。由于历史原因各支系家谱记载可能因为口传、转抄、损毁等原因造成记载出现不准确也是在所难免...
【编者注】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家谱资料均不做考证,仅供宗亲研究和寻根联宗参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记载,请宗亲撰文并提供佐证资料和大家分享,本平台第一时间予以推送。由于历史原因各支系家谱记载可能因为口传、转抄、损毁等原因造成记载出现不准确也是在所难免的,希望宗亲用客观的态度看待,切勿攻击诋毁。
史书和相关资料记载明代名臣于谦有养子于康,按照该族谱记载本支于氏为于康之后,称为于氏二门,目前分居于河南商丘市、民权县、宁陵县;山东菏泽市、单县;安徽亳州市、涡阳县等地共约30余个村庄。
从谱序看该族谱历经四次以上修编,创谱于何年不得而知,公元1936年(谱序载民国25年)重修,第一次续修成于1951年;第二次续修成于1983年;第三次续修成于2008年。本文内容整理自该支于氏2008年续修的《于氏族谱》。
本谱载:于康,字安仁,壬申举人。(根据倪谦《倪文僖集·卷21》《赠于永亨南还序》所写,于康,字永亨。安仁是否是于康另外字号,待后考)。
选择其中三篇谱序,以供大家研究参考。
一、于氏宗谱序
香亭于君吾友也,世居曹南,忽然来信一纸,捧读之余知欲求谱序于余,但余本鲁愚之材,学识已浅,且年过花甲,久不行文,何敢担此以取人笑,不然何以对我良友之诚,因此故略述之以为序。司马迁作史记世家三十本纪十二列传七十,举凡古人姓氏、里居、出行,事虽远若千古,至今昭然若揭,是史家与古今,人犹且如此,况吾人与祖宗履历、子孙本源,岂可听其沦亡失散置而不问乎?于氏香亭,本中州旧族忠肃公后裔,今者重修总谱,三百年既倒之狂澜,欲砥柱中流,余喜其意至锯,典至隆克,诚不逮,可以光前裕后。考于氏,河内旧族,周武王二子封邘,是为邘叔,以国为氏,省文作于。于定国德卜高门;于禁威隆节钺;妙选列瀛洲,切谏起青宫之惮,是于志宁,才学中正;发露题咏,诗咏御水,啼姻籍红叶之缘是于祐,文章英俊出众;于頔疏浚湖陂,颁乐利桑麻之德;于谦勤劳,土木仰神明英伟之资……,自汉履唐、迄宋至明,代不乏人,然代远年淹,无可考质,于氏只因忠肃公之遭变而迁曹,迁曹以忠肃公为始,班诸枣棣,传诸后世,以永垂不朽云。
于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前三月二十五日
永城县乙丑进士工部侍郎萧育东顿首撰
(进士萧育东,永城市西部人,同治三年中举,四年登进士第,刑部主事员外郎衔、直隶州四品衔。)
二、于氏重修宗谱序
盖闻木有根、水有源、人有本,自古皆然。我族世居河南,明景太五年忠肃公遭变(时间错误,应为景泰八年1457年),时为子孙者天各一方,有迁南京者、有迁曹县者、有遂姑王姓者、有遂外祖张姓者、其他迁居他乡者难以枚举。宗谱已失,上世之名失传,令今之修谱以公为始,考公之子有三:长曰免(冕)、仲曰康、叔曰广。曹县东北三里于庄以及同谱之庄皆公二门人也,从公到小子继业,屈指数之十七代也,回想我族自明至清到民国,其间三百余年,昭穆已失,世系已亡,我族相逢非如萍水即如路人,接续崇祖之意荡然无存,此吾尝叹息而流涕也。清乾隆年间,幸我八世族叔祖作励公尝念我族家谱不修世系难明,立意考察咨询问诸本族长者尚得大略,而加详细组织方能上下纯粹,草稿裴然成章,所以未能即嘱诸梓人刻刷告竣,散诸族众各自保存以备考核,因我族众家业凋冷者多、连阡陌者少、中者仅可小康,故此迟延以待丰年也,不意道光二十年,南捻猖獗,忽然而到曹境,人人各相奔逃以顾生命。经十一世族叔祖克生公将草稿藏本本庄土地庙中,被南捻损坏,此又于氏之不幸也。迄今九十余年,我族中无提此事者,小子慨既失之于前,岂总再失之于后,不有以创之孰得而继之,此时若不为重修,而年远代湮,余温既冷,虽欲修之莫由也,已时与长门三门合序,而南北居处星散上下几百余里难以联络,况又无辅志之人,真成落落难合之象,有志者事竟成之语岂不遂作戏言乎?无奈前将谱年谱之序后,按克生公遗留手摺记吾二门之世系名讳一一书之于册,昭穆由此以清,世系由此以明,数十年后率由旧章以续修之,亦可以大同于曹南诸家,谱而永传于世云。
十七代孙继业谨誌
三、于氏族谱序
我族之谱创之作励公,继之于克生公,守之于宽亭公,终成与于兴旺公,使无作励公为之创,克生公孰得而继之,无克生公为之继,宽亭公孰得而守之,无宽亭公为之守,兴旺公孰得而成之,盖作励公虽未能嘱刻班诸族众而创为,克生公开起先,克生公虽未能立,稿告厥成功,而继为宽亭公绍其中,宽亭公虽未能自任,首倡先而守为,兴旺公接其后,斯三公者皆有功于我族。而兴旺公较此三公而犹为特著者也,兴旺公年过花甲,上无祖父,下无子孙,冷丁孤苦,室如悬罄,身无立锥,其贫如洗,假如他人处此,族中公事必置至于度外矣,而公则不然,是年寒食节,酒酌之下,族众议修谱,推公为首领,大众共忧事之大者不易为,公受之而不辞,公日夜咨询,小子辅之,以笔赞其劳,且参阅校正,从正月到四月而外,分门别派,胥登行列,可以付之梓人以成其事,但景况不登,迟延至今,今春时和年丰,合族乐意重修,来商与小子,小子遂许,以笔成乎志事,上为尊祖之意,下为睦族之法,以尽吾职已耳。然吾职既尽,复望后人,我后人其知勉焉,可矣。
继业又誌
(图文整理:于振华,断句:于君才,家谱提供:于战业;如有错漏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