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族谱和家规的故事:家学渊源慎终追远世代相传文武双馨

时间:2023-01-19 20:21:46 | 浏览:422

家学渊源慎终追远 世代相传文武双馨梁以全先生6岁开始习武,献身武术事业80余年而至今“勤耕不辍”。骆驼崖村梁氏在登封是遐迩闻名的武术世家,至今已七代世代习武。据梁氏族谱记载,骆驼崖村梁氏是商、周之际采薇于首阳山的大贤人伯夷的后代。到明朝洪武

家学渊源慎终追远 世代相传文武双馨

梁以全先生6岁开始习武,献身武术事业80余年而至今“勤耕不辍”。骆驼崖村梁氏在登封是遐迩闻名的武术世家,至今已七代世代习武。据梁氏族谱记载,骆驼崖村梁氏是商、周之际采薇于首阳山的大贤人伯夷的后代。到明朝洪武二年,这支梁氏的一世祖梁玘从山西洪洞县迁到骆驼崖村,逐渐创业繁衍,使梁氏成为当地望族。梁玘武艺高强,曾追随明太祖朱元璋转战南北,战功赫赫。

梁家恪守先人“诗礼传家”的家规,同时武风蔚然。十三世梁光耀便是梁以全的曾祖父,他自幼精习家传武功,又和弟弟梁炳耀一起拜入少林寺大和尚湛举门下,尽习少林武术精髓,且毕生精研,成为远近闻名的拳师。十四世中的梁文秀武功精湛,行侠仗义。

十四世梁学序便是梁以全的祖父,他精悍干练,侠肝义胆,磊落坦诚。梁学序几乎从学语开始便习武,尽得家传武功精华,20岁便被人盛情相请开武场,当教头,弟子遍布河洛。而梁以全的大爷爷梁学校功夫雄冠一时,是晚清少林派功夫的杰出代表。他28岁时应乡里举荐到洛阳参加武举考试夺得第一名。光绪皇帝曾赐梁学校五品带刀校尉官衔,令他入朝为官。他却淡泊名利,辞官未就。

二爷爷梁学纯精通医术,饱学经史,可惜英年早逝。

三爷爷梁学庠是清末饱学秀才,文武兼备,清末民初在登封一带德高望重、文成武就。他数十年开私塾、办教育、传武功,至今仍为乡人所念。

梁家传到梁以全的父亲梁兴绍先生,已是第十五世。梁兴绍7岁习武,自幼系统继承了梁家文武绝学,并精练少林寺硬气功,十八般兵刃样样精通。梁兴绍先生宽宏朴实,古道热肠,乡邻朋友多知道他的乳名“海水”而忘了他的大号“兴绍”,以致建国后国家向他颁发奖状时,名字也写成了“梁海水”。梁兴绍老先生还打破了梁氏武功数百年来“传男不传女,传内(本家)不传外(外人)”的规矩,先后授徒1000余人,深受远近尊崇。他不仅精通祖传的少林长拳、大洪拳、六合拳对练,还尽得“小武功”“虎扑把”“少林四把捶”“阴阳劲”“少林心意把”等拳法精髓。

1928年,爱国将领冯玉祥驻郑州某部特务营专门聘请梁兴绍任武术教官。执教3年,他为部队培养了500多名武术过硬的官兵。1933年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华北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展开抗日爱国斗争,梁兴绍培养的500多官兵成为敢死队和大刀队的骨干,为抗击侵略立下了赫赫功勋。

建国以后,梁兴绍老先生拥护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1963年,在河南省传统武术套路比赛中,他以81岁高龄依然虎虎生威地表演了“双刀”和“少林长拳”,不仅代表登封在开封地区选拔赛中(当时登封隶属开封地区)荣获“优秀表演奖”,更代表开封在全省大赛中一举夺得“技艺精湛奖”。

文/本刊记者 吴泳

编辑/周镠超

“少林功夫扬天下,天下太极是一家”,

《少林与太极》杂志2018年订购新通道,

您可在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上

(http://bk.11185.cn/index.do),

注册用户名,输入邮发代号36-98,

动动手指完成支付订购,

然后每月坐等鉴赏!

相关资讯

花爱屯的故事

柳州地名系列故事地名作为一个城市地域文化的载体和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具有指代性、公用性、地域性和传承性及文化性等特性,已被联合国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柳州是一座有着2130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与这座城市共

传奇武器89式重机枪背后的故事

提起现代战争中什么才是最强大的武器,小伙伴们肯定会有不同的答案,资深军迷们甚至可以罗列出大批的精准数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但说起现代战场上什么是最热门最常见也是最可靠的武器,那就不得不提起机枪。不论战争的规模大小,不论作战双方军力如何,不论参

故事|古韵翠屏 西南半壁古戎州

翠屏区隶属于四川省宜宾市,是1997年1月由原县级宜宾市改设的县级区,是宜宾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翠屏区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之誉。辖区内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1986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翠屏区

地名故事:郧阳区的前世今生

@秦楚刊号郧阳区隶属于十堰市,为县级城区,在城区的西部与北部。北与同市的郧西县、陕西商洛市的商南县、河南南阳市的渐川县相连,东和同市的丹江口市接壤,南跟同市的张湾区、茅箭区、房县交界,西及同市的竹山县、陕西白河县毗邻。郧阳区地表外形西高东低

十堰地名故事——“郧阳”的由来

听地名故事,看发展变化。在咱们十堰,说起“郧阳”这两个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因为我们有郧阳区,此前还有郧县,再往前有郧阳地区,追寻到明清时期还有郧阳府。那么,我们生活的这片区域与郧阳二字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联呢?郧阳这一地名又是从何而来呢?今天我们

「地名故事」汉阳:武汉三镇最早县级独立建制

汉阳区地处武汉市西南部,与汉口、武昌隔江鼎立构成武汉三镇。独居一的汉阳区,东濒长江,北依汉水,是京广铁路大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会的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汉阳以都市工业、房地产业、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为发展重点。汉阳区土

地名故事:“十堰”,不过是随口一说而已?

@秦楚刊号“十堰”的传说,史书和口传众多,不过关于十堰名称的来历,民间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很是正能量——传说在古代,郧县南乡张家庄(大致就是今天的十堰市老街)东面,住着一个叫熊阁老的人。他在朝廷做官卸任后,退居故里,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指山

地名故事:美丽当阳

当阳,宜昌市下辖市,位于湖北省中部,西临三峡宜昌,东连荆州古城,北通襄阳隆中。当阳古为权国。战国时,秦始建当阳县,属南郡,距今2200多年历史,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有号称“天下四绝"之一的佛教圣地玉泉寺和中国三大关庙之一的关陵庙,有闻

湖北当阳:关于河溶的故事

河溶,因二河相溶而得名,自古因其繁盛闪耀荆楚,河韵楚王志,溶耀小汉口。河溶镇初名溶市、合溶,后改称河溶,据《中国古今大辞典》记载:“沮漳二水至此合流,故名”。1927,河溶镇年置联保处,属当阳第三区署;1945年,改置河溶镇公所;1949年

老鄂城王义文故事汇:建设街——鄂城个体经济的发源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老百姓的市场经济意识逐步加强,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城镇下放人员和知青回城,就业成为一个大问题,这些人为了谋生开始尝试着摆摊卖东西,另一方面,国家的经济政策逐渐开放,为老百姓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宽松环境。在鄂城,建设街(旧名西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妈妈知道会计培训网大明山旅游攻略柳州交友相亲网李嘉诚创业故事万国手表收藏丁程鑫歌迷网十大名茶网红蜻蜓A股柏林旅游网IDO钻戒张晋影迷网罗浮山旅游攻略绍兴黄酒资讯网邵阳新闻头条网欢乐谷游玩攻略网
中华家谱族谱网-全球最大家谱网站、中华姓氏寻根网、家谱网查询官网、家谱查询免费网站、中华寻根网在线家谱、全国姓氏始祖一览表、中华姓氏起源一览表、百家姓氏排名表、百姓排行榜排名表最新、中国十大姓氏排行榜、宗氏辈分查询、宗氏族谱一览表、华人家谱官网、族谱家谱电子版查询、全国家谱查询官网。
中华家谱族谱网 weipaike.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