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年前造谱的《郭氏家谱》证明台商郭台铭是郭子仪后人?

时间:2023-01-18 19:11:16 | 浏览:67

葛万村党支部书记郭揪柱讲解《郭氏家谱》的相关情况 柜门上雕刻着“郭氏家谱”4个大字 第二道门上雕刻着一些图案,两边配有一副对联 在泽州县南岭乡葛万村,记者看到一部《郭氏家谱》,其造谱时间为155年前的清咸丰十年。经后人续谱,泽州籍台商郭台铭

葛万村党支部书记郭揪柱讲解《郭氏家谱》的相关情况

柜门上雕刻着“郭氏家谱”4个大字

第二道门上雕刻着一些图案,两边配有一副对联

在泽州县南岭乡葛万村,记者看到一部《郭氏家谱》,其造谱时间为155年前的清咸丰十年。经后人续谱,泽州籍台商郭台铭父亲郭爱物的名字收录其中。

A 家谱保存在特制的柜子里

“《郭氏家谱》在村里就不是秘密。”12月1日上午,在泽州县南岭乡葛万村,村党支部书记郭揪柱对记者说,“这部家谱就放在村委会楼上,村里人都知道,只是不为外人知晓。”

地处泽州县西南部山区的南岭乡,距晋城市区36公里。所辖葛万村为台商郭台铭故乡。

68岁的郭揪柱退休后本来在晋城市区居住,今年5月,他回到老家葛万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葛万村历史悠久,至今村内还保存着汤帝庙、三官庙、棋盘院等古建筑。“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文化,尤其是对古文化的传播。”他回到村里,又想起了《郭氏家谱》。

《郭氏家谱》装在一个特制的立式木质柜子里。柜子与台座是连体的,柜门顺着柜子两端的凹槽由上而下插入其中后密闭。

可能是年代已久,柜门上的油漆几乎失去了光泽,而上面雕刻的“郭氏家谱”4个楷书大字非常清晰。

戴着白手套的郭揪柱打开柜门后,记者看到里面还有第二道门。虽说第二道门也是木质的,但门上雕刻着形似龙、荷花等动物和植物图案,两边配有一副对联,均为描金。对联的门额为“本支百世”,门联为“绵瓜瓞於万年,衍云礽於千古”,中间竖写着“先代祖考在位”。不难看出,造写家谱者意寄望于后代平安、繁衍昌盛。

将二道门抽离柜体,掀开包裹着的宣纸,藏青色封面的家谱进入眼帘。

家谱纸质为棉纸,长39厘米、宽17厘米。如此大开本的家谱,不能不令人称奇。

B 家谱有4册均为线装

《郭氏家谱》造谱时间为清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初一,为郭氏第十四世郭廷申重修。

《郭氏家谱》共分4册,均为线装。由于历经155年,存放在柜中最上面的一册,可能由于浸水、虫蛀等原因,封面及内页已出现破损和粘连。其余3部家谱保存完整。

“造谱邑痒生郭氏郭廷申,助理郭善政、郭善聚。大清咸丰十年十月初一日。”翻开“郭家二门家谱”扉页,清秀的小楷字体映入眼帘。

“葛万村500多口人,90%以上都姓郭。”郭揪柱说,“原来在村里一直有种说法,我们是郭子仪的后代,是明朝时期从洪洞大槐树迁徙到此的。”

据郭揪柱讲,葛万郭氏始祖为郭德广。早在明朝时期,郭家包括郭德广在内的四兄弟由洪洞大槐树向各地迁徙。四兄弟到泽州后,只有老二郭德广留在葛万,其他三兄弟远走他乡。

“老人们传下来说,郭德广患有残疾。”郭揪柱说,当时郭德广首先落脚在一个叫“小南庄”的村子,后来才到葛万定居。“‘小南庄’属于现在的犁川镇,距葛万不远,现在已没有人居住了。”

郭德广定居葛万后,生有二子:郭县、郭州。从现存家谱来看,郭州又生六子:郭文深、郭文进、郭文冬、郭文朗以及郭文章、郭文春。但却不知为何,现存的《郭氏家谱》仅存四册,分别命名为“长门”“二门”“三门”“四门”,没有郭文章、郭文春的家谱。

一族分为四门,《郭氏家谱》为每门各立一谱。郭氏四门之中,二门郭文进人丁最为兴旺,以读书者居多,在当地威望颇高。郭揪柱便出自“二门”。

C 家谱里有郭台铭父亲郭爱物的名字

郭揪柱说,台商郭台铭先生一家也出自二门。

顺着郭揪柱的引导,在二门家谱中,记者发现了郭台铭的父亲郭爱物先生的名字。顺此线索,郭台铭祖上一世到十九世的姓名清晰可见:郭德广—郭州—郭文进—郭朝阳—郭登贵—郭秋尧—郭自立—郭光池—郭承果—郭宗芳—郭世璠—郭洪太—郭兆鳞—郭廷美—郭良臣—郭福祥—郭怀森—郭贞芳—郭爱物。“也就是说,郭台铭是郭氏家族第二十代。”郭揪柱说,“葛万郭氏起名都有一定规律可循。按照辈分儿排,我的辈分儿要比台铭先生高!只不过小时候老人没按辈分儿起名字。”

郭爱物生于1922年,生前曾经回乡探亲,捐资助学帮助家乡发展教育。2002年时,他因病去世。如今,村里为他塑像,以示纪念。

D 葛万郭氏始祖为“汾阳王”?

提起《郭氏家谱》,就不能不提一个人。“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将家谱延续至今。”郭揪柱所提的人叫郭爱民是葛万村人,为郭氏后裔。上世纪90年代,从晋城市某单位退休后,郭爱民回到村里一直从事《郭氏家谱》的延续保护工作。2013年,年近八旬的郭爱民带着未了的心愿离开了人世。

“《郭氏家谱》问世以来,曾经遭受过两次大灾难。第一次在清光绪三年(1877年),当时人口已发展到鼎盛时期,突然降临了一场特大奇荒,原有1300多口人的村庄里,死离逃散者达1100余人,灾后仅剩270余口了。”从郭爱民遗留下的相关资料可以窥探到,《郭氏家谱》背后的传奇经历,“第二次是从清末民初起,因战乱连连、人心惶惶,使《郭氏家谱》断续近百年。”

《郭氏家谱》断续后,又经历了抗日战争以及“文革”动荡,装放在柜内的家谱东转西藏,最后被藏到村里的岭口机磨坊的角落下。1994年清明,郭爱民等人将藏着的家谱从机磨坊搬回,重新开始续写家谱。

“问我祖先居何处?汾阳爱子有古冢。葛万郭氏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1997年,郭爱民在《葛万村郭族世系图简介》中写道:“我先祖唐朝儒将郭子仪(697年—781年)曾力挽狂澜,平息安史之乱,其功彪炳史册。公元762年2月,被肃宗皇帝封为汾阳王。汾阳乃子仪公的建功立业和封王之地,也乃公后裔繁衍生息的沃土。”

从郭爱民留下的文字可以得知,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9年),郭德广四兄弟由洪洞大槐树迁移至晋城西南的葛万村,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那么,按照郭爱民所言,葛万郭氏之始祖为唐代汾阳王郭子仪,是否有确切的证据?查阅《郭氏家谱》,后三门家谱的扉页没有查到相关文字,由于“郭氏长门家谱”的扉页纸张出现粘连,无法查寻到能印证此说法的直接文字。

郭揪柱说,郭爱民生前留下的文字显示,《郭氏家谱》的《家谱序》中曾有段文字记载:“粤稽我祖汾阳王,忠于辅国,严以治家,闻望所著,称极盛焉。”“嗣后,余始迁之祖,卜居于凤邑西南五十里之葛万村,斩棘辟荆,忠厚开基,迄今历十四世,延蔓三百余家。”

1985年建市的晋城,古称泽州,当时所辖晋城等5个县。其中的晋城县古称“凤台”,为泽州府治所所在地。晋城市建市时,晋城县分为城区和郊区,郊区后改为泽州县。《家谱续》中提到的“凤邑”,也就是泽州府治所凤台县城。

“古人续写家谱,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应当不会夹杂趋炎附势的心态。从《郭氏家谱》本身来看,装放家谱的柜体非常考究,说明郭氏家族在当地是很有身份的。”12月2日,晋城市文化学者李俊杰谈起《郭氏家谱》时认为,由于年代已久,尽管现在找不到确切的第一手文字记载,葛万郭氏尊汾阳王郭子仪为始祖,也是真实可信的,因为村民们的口口相传并非无中生有,空穴来风。

本报记者 李吉毅

了解更多详细内容,可用手机扫描本报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资讯

《中国陈氏家谱陈姓字辈大全》4-2卷

《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4-1卷(另篇)《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4-2卷《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4-3卷(另篇)《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4-4卷(另篇)另:美篇《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1~1818续)全卷上接

《中国陈氏家谱陈姓字辈大全》4-4卷

《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4-1卷(另篇)《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4-2卷《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4-3卷(另篇)《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4-4卷另:美篇《中国陈氏家谱 陈姓字辈大全》(1~1818续)全卷上接第三卷1

【族谱文化】陈氏家谱大全

陈姓族谱,也就是陈姓大家族里的子孙人等的资料汇总,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士的仕履生涯的简括提要,同时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生的翔实可靠而又丰富多彩的第一手史料。如同国人各大家族一样,陈姓大家族固然也是讲求等级观念的,所以,家谱中往往会对对于那些

赵氏家谱大全,赵姓人必看!【来源+字辈+祖训+郡望+迁徙】

家春秋,赵姓家谱简介赵姓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家谱,宋的《天水堂·赵氏族谱》把西汉名将营平侯赵充国世系的发展、演变做了详细的记载,在“汉传至宋系图”中列了一世祖赵充中至六十七世赵景雍,表明天水迁长安、又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至赵景雍时移居江南的历

中国百家姓——赵(家谱及辈分)

赵姓家谱及辈分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赵姓迁徙不断、家谱遗失或战乱等诸多原因,同根同族四散分离,游离各地,至今仍无法找到根脉,不单是赵姓族人,各姓族人都应该存在同样的情况。我个人认为,无论那个姓氏,"五百年前是一家"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

赵氏家谱与赵姓字辈赵氏皇族三派世系....

赵宋皇室三派世系、字辈对照表 赵氏玉牒摘录及太宗派紫金分支简述一、赵宋皇室三派世系、字辈对照表太祖派字辈太宗派字辈魏王派字辈01世至14世15世至28世29世至42世43世至56世57世至70世71世至84世85世至98世 … … … …

赵氏家谱族谱全集

赵湖南浏阳赵氏族谱[30卷,含卷首](复本2):存30册:1-14册(卷首-卷14),1947[14赵安徽宿县赵氏族谱[6卷,首1卷]12册[1146页]赵安徽盱眙[安徽盱眙迁台赵氏家谱]1册(13页),1979[8页]赵福建林森(赵氏)族

河南省济源市赵氏家谱

日前,赵氏宗亲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捐赠了一部《河南省济源市王树沟赵氏家谱》。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河南济源市王树沟赵氏家谱前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养育了一个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赵氏家族。赵氏家族立足于当今中华民族之林,成为人口最多大姓之一。数千年

沧州市许官屯赵氏家族重修家谱序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统为主题的家族世系繁衍及家族发展的史书。它产生于上古时代,完善于封建时期,尤以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9)最为盛行。全国各族形成广泛叙谱、修谱之风。木有千枝,共生一本,水有万派,同出一源,人生族

盐山尤庄子赵氏家谱(4则)

1、一次修谱序盖闻创业而兴者,非家谱无以见天潢之接续;守诚而起者,非家谱无以知支派之分明。我赵氏当永乐二年自永平府滦州徙居盐邑,谱牒之由来,至今亦云旧矣。不幸再传,而后门衰祚薄,承先人后者不啻一线之传耳。迨四世,自南茔迁于西茔,厥后生齿渐繁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睡眠健康知识网显卡排行榜网美的冰箱评测网法拉利跑车网新加坡旅游网新东方西点学习网马宝宝取名起名网今日晋中今日宣城稻城亚丁游玩攻略今日牡丹江美女图片网济州岛旅游网大族激光A股巴菲特股神故事网
中华家谱族谱网-全球最大家谱网站、中华姓氏寻根网、家谱网查询官网、家谱查询免费网站、中华寻根网在线家谱、全国姓氏始祖一览表、中华姓氏起源一览表、百家姓氏排名表、百姓排行榜排名表最新、中国十大姓氏排行榜、宗氏辈分查询、宗氏族谱一览表、华人家谱官网、族谱家谱电子版查询、全国家谱查询官网。
中华家谱族谱网 weipaike.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