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8 19:24:15 | 浏览:776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姜赟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
●《孝义传家-浦江郑氏家族研究》(毛醒策)
郑宅镇是金华市浦江县的一个小镇,白麟溪穿镇而过,镇上最显眼的,是“江南第一家”青石牌坊,牌匾上明太祖朱元璋亲赐的几个大字,很是古朴。
历史的镜头回放到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年间。一位名叫郑琦的老人,自感不久于人世,召子孙来到郑家祠堂,并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就是这一声临终前的嘱托,开启了郑氏名门望族之路。
十五世同居,历经三个王朝,横贯三个多世纪,最盛时3000多人同锅吃饭,这就是“江南第一家”浦江郑氏,又被称为“郑义门”。促使这个家族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灵魂,是它的家训——168条的《郑氏规范》,被载入《宋史》《元史》《明史》。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资深学者、行知学院教授毛醒策认为,《郑氏规范》最大的特点是比较注重家规的操作性,它把儒学的追求转化为可操作的细节,成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也让这个家族得以三百多年持续繁荣昌盛。
“江南第一家”
同居十五世
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可称“义门”。历朝表彰的“义门”中,一般五世、七世就属难能可贵。而郑义门,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延续了十五世。明朝大儒方孝孺曾赞道:丹诏旌门巳拜嘉,千年盛典实堪誇。史臣何用春秋笔,天子亲书孝义门。
据《郑氏家谱》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召见郑义门的家长郑濂,询问他怎样治理好一个家族。郑濂回答:谨守祖宗成法。朱元璋看了他呈交的《郑氏规范》后说:“普通人家谨守家规成法,能够维持家族长远,何况是一个国家呢?”
名门望族自然是非常看重教育的。元初,郑氏先祖创建东明书院。被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就曾到郑义门求学,后在书院执教20余年,培养了大批人才。如今168条的《郑氏规范》,正是宋濂根据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和为贵”“善施予”等原则来指导修订的。至今,郑义门里都保存着宋濂先生的铜像。
“平生无别念,念念在麟溪。生则长相思,死当复来归。”宋濂曾在被流放四川之时作诗《别义门》,可见郑义门对他的重要。他在郑义门里种下了11棵古柏树,至今有9棵存活下来了,已经有600多岁了。
168条《郑氏规范》
操作性很强
宋濂亲自指导过的《郑氏规范》非常有特点,堪称世上最齐全的家庭管理规范之一。
毛醒策教授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中国的家训制度有三个历程:第一个是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第二个是宋代司马光的《家仪》,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理论性较强。作为中国家训制度的第三个里程碑,《郑氏规范》的特点是规范性强、可操作性大、与国家精神充分吻合。它将大家庭的管理成员分为18种职务26人,形成一个网络式的多层结构,一个庞大家族的秩序由此严丝合缝地建立起来。
孝义和廉正文化是郑义门的灵魂。《郑氏规范》168条家规中涉及廉政的条目达到35条,像第86、87、88这三条,就是规定族人只要出仕当官,就得奉公守法,不能贪污受贿,一旦有贪赃枉法的,马上就会被宗谱除名。
“这些条例都带有浓厚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色彩。”毛醒策教授说,郑义门用严格的家法制度、礼仪规范来保证族人的廉政,在这种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之下,郑义门自宋至清,七品以上官员多达173人,无人因贪腐去职或受罚。
《郑氏规范》的另一个特点是可操作性强,明确规定了家里每个成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随手从中摘出几条:女人到了50岁,不要烧饭了,要退休享福;生男生女都一样,而且女儿长到10多岁,得给她穿得好一点;家长都是选举而来的,不可独裁,必须按照家规做决定;不可以无缘无故摆宴席,造成过度的开支;孩子8岁开始读书,到21岁,还没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的,要去学习治家理财……
在毛醒策教授看来,这就是法律意识的前奏,“这种跨时空的规则,也时刻提醒着当代人在法规制定时要突出实践意义。”
郑义门成为
廉政教育基地
“千年江南镇,浦江郑义门。同堂亲如初,共著孝义书。家规历沧海,代代有相传,忠孝礼义廉,江南第一家。”这是央视动画片《郑义门》里的开篇儿歌。对于现在的浦江人,尤其是学生们来说,延绵近千年的郑义门及《郑氏规范》是非常耳熟能详的。
浦江县早在2016年就陆续推出“郑义门”德育读本,其中《孝义风 诗画情》被定为全县初中生使用的地方德育读本,《孝义风》《孝义行》则被定为全县低段和高段小学生使用。
有意思的是,浦江郑氏还出现在了2008年全国高考四川省的卷子上,其中一篇古文解读就是出自《明史》郑濂的传记,请考生们来谈体会。郑氏发展到郑濂时已是七代同堂,历经两百多年,未曾有过纠纷,被朱元璋赐予牌匾:江南第一家。
今天的郑义门,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纪委网站曾关注郑义门,指出《郑氏规范》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国家”概念:国与家紧密相连、不可分离,治国从治家开始。时至今日,我们回望郑义门,不仅仅因为它映射着中国古代家庭制度的演变历程,表达着孝义治家的功能样态,更是因为,蕴含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毛醒策教授认为,首先,家庭作为中国社会的基本细胞,应保持机体的健康,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第二,规则意识非常重要性,而家风家规正是培养规则意识的有效形式;第三,规则应具有可操作性,郑氏族人皆为《郑氏规范》所约束,百余条操作性极强的家规,最终使浦江郑义门成为了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奇迹;最后,家法应与国法相吻合,国法提出了为人的底线要求,而家法既捍卫国法,又上升到部分道德规范。
快来报名加入浙学少年团
此次活动的具体参与方式,将延续前三季“文化寻根”——约会古今大先生、约会千年古村落、约会江南经典老行当的做法。
●第一阶段:投稿报名:即日起至2022年11月底
●第二阶段:现场体验营:2022年12月
从学生投稿中,我们将优选出100人左右,组成浙学少年团,有机会在节假日免费参与现场体验营活动,实地寻访这些名门家训,感受历史与传承,完成一份研学报告或录一段解说诵读视频。
●第三阶段:专家云点评,2022年12月
浙学少年团的研学报告,我们将请省内著名学者专家在特定时间走进线上直播间,对学生研学报告集中进行云点评,对评出的优秀作品将颁发获奖证书。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姜赟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孝义传家-浦江郑氏家族研究》(毛醒策)郑宅镇是金华市浦江县的一个小镇,白麟溪穿镇而过,镇上最显眼的,是“江南第一家”青石牌坊,牌匾上明太祖朱元璋亲赐的几个大字,很是古朴。历史的镜头回放到一
郑姓是中国第二十一位大姓氏,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当今郑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93%,总人口大约在1240多万。 得姓始祖郑友,姬姓,郑氏,名友,故又称姬友、郑友,史称郑桓公。黄帝裔孙后稷之后,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异母弟。
事情其实发生在好些年前,但阿族还是会为郑氏后人的较真和执着所触动。金门这个古墓之谜的解开,是所有郑氏宗亲共同团结协作的结果!半夜接到电话,发现名人家墓04年3月29日晚,郑梦彪突然接到一位石井族亲的电话,称发现了郑成功祖父象庭公的坟墓。记忆
宁波市有一个姓氏为名的景点,名叫郑氏十七房。郑氏十七房,位于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所在的村庄,以十七房而闻名,2001年,原郑家、路沿郑、庙后三个村庄合并为:十七房村。十七房,初闻此名,都会有疑问,难道主人曾有17房姨太太?这也太厉害了吧!中
新春的粤东大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2018年正月初二,坐落于广东汕头的凤岗(郑氏)中国古村落,迎来一场郑氏宗亲盛会。01报本堂郑氏来源凤岗报本堂郑氏,与神山郑氏一脉相承。神山系一世祖郑徽公(荥阳65世),南湖三先生莆田郑露公的十世孙。神
它是中国最牛的祠堂。已经历经了7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无数风雨。它位于深圳南山区黄金地段,与高新园、万象天地为邻。它所处的位置寸土寸金,一平米地价高达2万元,而它却独占350㎡。它外观古朴,保留着明清建筑之风,与现代化建筑环境格格不入。它至
台湾收复没多久就病逝的国姓爷1662年康熙元年南明永历十六年,这一年真是多事之秋先是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死,清朝的顺治病死年幼的康熙即位,最后便是郑成功正式收复台湾并且改名为东都但是这一年的五月八日,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五个月后含恨而终,之所以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并在此后屡受旌表的郑氏家族,因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
高祖母的家世及兰溪郑氏崇文阁 蔡予新(原创) 高祖母郑氏(1814--1891),自号味余,是清代兰溪屈指可数的女诗人。根据民国《兰溪蔡氏宗谱》记录:高祖父蔡鈊(1816--1848),字甫吉,号剑溪,邑廪生,“娶郑氏,邑廪生桃源公次女”
对于郑国,大家都已不陌生,与齐鲁这些老牌诸侯国相比,郑国要年轻很多,时间还要追溯到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自己的小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他就是被后人推为郑氏始祖的郑桓公。郑桓公文武双全,有勇有谋,忠于王室,得人心服诸侯,被宣王视为知己,
郑【鄭】【文献记载】 见于《世本》。春秋时越国有郑旦。汉代有郑宽中,平陵人,经学家。《急就章》列为汉代常见姓氏之一。宋代有郑樵,莆田人,历史学家。明代有郑成功,南安人。清代有郑燮(xiè).即郑板 桥,诗人,书面家。《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郑
中新社福建南安5月11日电 (记者 孙虹)“小时候看到族谱上记载着‘石井’二字,我就心生向往,这里就是我们郑氏宗亲的源头。”11日,台湾高雄市郑氏宗亲一行29人跨越海峡,来到福建南安市石井镇寻根探源,总领队郑森心的心情难以平复。当天上午10
寻根人:郑伟祖源信息:世台所生卿;之元一良臣;有忠长伯学;新登上然文;这么多年,一直未曾见过完整的谱书。多方查找,在一亲戚处寻到少量资料,里面大致写到:发派于江西吉安泰和⋯吾祖文伯六郎⋯康熙三十六七年间奉开于西蜀来川⋯与前士元公首创族谱置设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王凤楼镇于姚庄,原村名后姚庄,于姓迁至此后称后姚于,解放后称于姚庄,目前已经传至18世。世系传承如下:始迁祖于文卿 生一子 于东江二世祖于东江 生二子 于进美 于进吉三世祖于进美 生二子 于乘云 于祥云于进吉 生一 子 于
有人说今天是个告白日两个人之间的暧昧与小心翼翼的喜欢,或许可以在今天勇敢地说出来。“我爱你”三个字一说出口,两人之间关系的改变,空气中弥漫的是恰如棉花糖似的甜。但爱你,不仅局限于爱情,亲情、友情也可如此。给亲人、朋友发一句“我爱你”,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