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4 22:53:04 | 浏览:724
徐姓是中国第十一位大姓,尤其在鲁苏皖浙地区人丁兴旺。当今徐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45%,总人口大约在1930万。
古时徐、余二字通用。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余字像树上筑有鸟巢形,而徐字像古代南方民族巢居形。这与原始社会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的传说是一致的,说明最早的徐人应居住于森林茂密的地方,据考证应在今河北玉田北的徐无山,亦称徐吾山。徐人后来迁移到江淮地区的低洼、潮湿地区。那么在平地上或者在低湿地上建高脚楼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善于这种建筑的人群当然首推来自北方的余氏族,而族徽则加双人旁为徐,象征众人搭筑木屋,有别于北方余人直接在树上筑巢的原始方式。徐人所居之地称徐,建立了城堡成为徐邑,最终发展为国家和姓。
徐氏始祖——徐若木
徐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二:
其一出自赢姓
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少昊氏族最早活跃在今河北盐山东南,后南迁到山东曲阜地区,为以凤凰为图腾的东夷族一支。少昊之孙皋陶在尧舜时为掌管刑法和司法之官,皋陶之子伯益为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之官,佐禹治水立有大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公元前512年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公元前511年,楚国灭越,徐国的领土归入楚的版图。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4000年前的夏朝,徐国获封,到战国时国灭,徐姓至少也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其二出自子姓
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
外族基因融入
徐姓的外族血缘融入事件有:东晋北地氐族中有徐姓,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的氐族;蜀人賨族中也有徐姓;进入南北朝之后,这些少数民族的徐姓基本都同化为汉族了。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徐,后来成为东北地区徐姓汉族。
徐姓分布频率图
徐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浙江、安徽四省,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36.8%,其次分布于河南、江西、湖北、四川四省,又集中了徐姓人口23.2%。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11.8%。全国形成了长江口三角地区、鲁豫、川鄂三块高比率徐姓分布中心。
徐姓血型分布图
徐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2.7%,A型占28.7%,B型占29.4%,AB型占9.2%。
徐庶
徐庶(?—约230年代),字元直。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拜师求道。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
徐霞客
徐霞客(原名弘祖,1587年—1641年),字振之,号霞客,明朝末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与马克·波罗被誉为“东、西方游圣”。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先后四次进行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徐霞客的游历,不仅是为了寻奇访胜,更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并著有代表作《徐霞客游记》等。
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931年),原名章垿,字槱森,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郡望和堂号:徐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支派众多,人口也多,故形成的望族也多。徐姓的郡望有东海、高平、东莞、琅邪、濮阳等。以东海最为著名,除少数民族的徐姓外,其他各分支多出东海郡望。因此,多以东海为堂号。还有圣交、麦饭二个重要的堂号。这两个堂号均典出宋朝的徐大受,徐大受因才高德贤被特别保举为进士。被后人颂为圣人的大儒朱熹听说徐大受的才和贤,特意去访他,恰遇徐大受正在给弟子讲《论语》中严渊的“三月不违仁”一句,他解释这句就是杜甫诗句中“一片花飞减却春”的意思。朱熹很是欣赏,二人遂成为好友。徐大受很穷,一天晚上朱熹上他家来,大受端出葱花汤和大麦饭招待他,这虽然很简单,两人都很高兴,历史传为佳话。
徐姓的重要楹联有六副:
人中骐骥;天上麒麟。
南州高士;中山首功。
梦应五凤;家庆八龙。
东海家声远;南州世泽长。
幼慧作小山名著;夜读借东壁余光。
云烟细玩三春景;风月间供一夕谈。
家训格言:徐氏家训首推南朝梁时期的徐勉,东海郯人(今江苏镇江人),幼年孤贫,但勤学苦练,累官中书令。他为政精励,节操清高,梁朝言及百官品才,无不推崇徐勉。他对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视,训子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有积极作用。他告诫儿子“见贤思齐,不宜忽略以弃日,弃日仍是弃身;利人才能利己,修身理家均如此。”他要求子女要尽孝,尽孝并不是简单的赡养,要“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徐勉要求子弟靠自己的力量来发达和致富,不能单一依赖上辈。他特意提到“假使尧水汤旱,吾岂知若何;若其满庾盈箱,尔之幸遇。”无非是说,我留下的很有限,碰到艰难与险情,我也帮不了你;你自己去开拓创造吧,如发达了,那是你自己的福分。他的人生哲理是“人遗子孙之财,我遗之以清白”,提倡“清白传家,重视操行,人贵自立,家贵清白”的中国传统的政治家的胸襟和美德。
李姓,中国李姓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不凡。单单李姓称帝先后建立的政权就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12个,从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为开始,李姓英才辈出。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
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关于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文:高天晨在中国的姓氏中,“李”是大姓,我们身边就会看到很多姓李的朋友。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李姓的来源和其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李姓的来源李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
目前,中国的第一大姓氏为“李”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四。据统计,全球姓李的人达到一亿以上,在世界范围内李姓家族也是最庞大的。若让所有姓李的人都站在一起,他们能够环绕地球一周半!李姓不仅是现如今的最大姓氏,在古代,李姓也是一个大姓。今天为大
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李姓总人口大约在9340多万,如果加上海外华裔李姓,总人数超过一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李的名义李、理古时通用。古时法官的名称,总主征伐刑戮之事也。古时的李氏族当以官名为原始
大唐朝有位酒仙诗人叫李白,大宋有位婉约词人李清照,南唐还有位不务正业的词皇帝李煜,被世人尊为诗词界的三杰。咱们先说李煜,公元961年,李煜他爹李璟驾崩,因几个哥哥死得死病的病,身为老六的他登基继位。李煜与其它几个哥们不一样,他善诗文、工书画
李姓是个大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四,如今的人口总量排名第二(仅次于王姓)。无论历史还是现在,李姓都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其姓来源广泛。一、官职为姓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有一个曾孙叫陶。因为陶的封地在皋,历史上称他为皋陶。皋陶与尧、舜、禹,被后人尊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一):李姓101、李秀成:李秀成(1823年—1864年),初名李以文,李寿成,广西梧州市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李秀成出身贫苦。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秀成加入拜上
——感激木子形成的姓氏李氏起源古代东夷族首领皋陶,在尧时任大理,其后代历舜、夏、商三代,世袭此职,于是便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裔孙理征,因直言规劝殷纣王改正错误而遭杀害,其子利贞随母契和氏出逃,至豫西的伊候之墟隐藏起来,靠采食树上的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五):李姓33、李勣: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公,曹州离狐(今山东省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齐名。李勣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赐姓李。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