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盐山赵家庄《赵氏族谱》(25则)

2023-01-12 22:24:37 688

摘要:一、《赵氏谱图·引言》(一修)昔苏老泉曾修家谱,意厚本也。夫人之族熟无始祖,迨其子孙繁衍日远日疏,遂渐有不知其支派名讳者,此谱图之不可不做也。且祖宗之于子孙犹血脉然,血脉所以生骨肉,血脉或有阻滞,则肢体必成疮痍。九族不相联属,祖宗能无怨恫?...


一、《赵氏谱图·引言》(一修)

昔苏老泉曾修家谱,意厚本也。夫人之族熟无始祖,迨其子孙繁衍日远日疏,遂渐有不知其支派名讳者,此谱图之不可不做也。且祖宗之于子孙犹血脉然,血脉所以生骨肉,血脉或有阻滞,则肢体必成疮痍。九族不相联属,祖宗能无怨恫?余叨官山西,见人之序世系者恒多,而吾家独无,何以敦本而崇爱乎?因制一图以启子若孙,尚念祖宗相传一本之意,世世联属,勿使攸斁,则血脉流通,肢体畅遂,敦孝悌而厚风俗,将尽于此图卜之矣。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孟冬二十二日

第五世孙 行可 谨书于家堂之右

作者简介:

赵行可(1514—1585),字子伸,号左峰。生于正德甲戌四月十五日,卒于万历乙酉六月二十日,享年七十二岁。先世永平府滦州人,永乐初,先祖赵彬迁河间长芦利国场占籍盐山。赵行可先后任忻州同知、泾州郡守等职,官至奉政大夫、秦府左长史。赵行可为官正直,深得百姓爱戴,一生绩丰功伟。

二、《赵氏续修族谱序》(二修)

语曰:源之远者其流长,根之深者其枝茂。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谓善不必皆功德利济,而庆不必皆富贵通显也。要使开先者或耕或读,务存仁义忠厚之风,不为狙诈刻薄之行,斯善矣。而为之后者皆能守其先业,睦其亲族,不罹兵戈刑狱之苦,不遭流离颠沛之患,是即大庆。而最难于积之一字,积之者,非一人一世之谓也。一人积之不足,一人败之有余,甚而十人积之不敌一人败之,十世积之不敌一世败之。时有盛衰,人有贤愚,又安能久而不变哉?所赖读书明理者,或立家学述古训,俾九族之中尊卑有等,长幼有序,亲疏有别,有恩以相亲,有礼以相接。而一二椎鲁无能者,从而遵守之,不使跳梁狷薄之辈,得以逞其才智,败其防范,肆欺凌而蔑名分。即奋志功名列仕进,亦自安其义命之常,勿为侥幸苟且之计,然后可以绵世泽而裕后昆。呜呼!积善固若是斯之难也。

以吾赵氏之家盐山,于今十有二世矣。遡(同“溯”)其先实来自滦州,其上世无征。永乐初二世祖讳增者,卜居邑东五里之赵家庄,生六子,族后渐大,世业耕读,蜚声黉序。至四世祖讳澄,始补博士弟子员。澄生行可,以王府长史历官太仆寺寺丞。自是业儒者世有其人,率以明经为外翰。至七世炯曾祖讳书,以副榜贡为湖广新化县县令。八世炯祖讳洪箓,中天启元年辛酉科顺天乡试式,未仕卒。后近百年,不肖炯乃以菲材滥窃辛未张瑗榜进士,旋以县令中谗,放归田里。岂祖宗之积不厚与?实以才劣德簿,不克负荷,不惟不足显扬而更贻辱,夙夜疚心,祗深恐惧。迩来水旱频仍,族有散而至四方者,田宅邱墟,名字失次,几不可考。益足感怀,用是取故牒而辑之。等其尊卑,序其长幼,别其亲疏,庶几后之子若孙知流之所由长,枝之所由茂。父兄教先,子弟率谨,不失前此忠厚之传,益勉后此光大之业,祖宗灵爽,必有佑之。而兴起者,是则炯之所厚望也。是为序。

皇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岁次壬辰春

第十世孙 炯 谨识

《赵氏族谱》卷首·二修谱例:

炯按:今日之为谱者,多滥引通显,或妄有比附。而本族贫贱疏远者,或不知其何支何名,谁绝谁续。此非仅士君子之耻。势必至亲疏颠倒彝伦攸叙。故为例不可不严,纪文不可不详。严则非族不滥,详则同脉不离。今为总图,如左自后分支者,各自为谱,各详其亲,各承所出。谱牒可以互证,则虽世远人众不啻相聚同堂矣。

作者简介:

赵炯,字鹤斋,盐山县赵庄村人。进士,清朝广西来宾县知县。

三、《赵氏族谱》谱图说

欧阳永叔为其家谱图,率自其名传史册者为据,其前世亦多阙略,后则准以高祖至玄孙五世当另为世,庶可各自为谱,久而不遗不乱,其法甚善。亦依太史公表记郑子真诗谱法,为列上下旁行,以便观览。今吾家世数较少,不难一体,接叙中有官封迁徙及茔墓事迹可纪者,随便纪之,不为间也。如再传久远则按五世为图可耳。

四、《赵氏族谱》续修族谱序(三修)

昔尧先亲睦,周尚尊亲,凡以敦本也。然一本之中,不能无亲疏远近。而欲联亲疏远近于一堂,则必自修谱始。吾族自来盐以后,其谱牒之修亦非一次,自壬辰(康熙五十一年,1712)至今已六十载矣。此六十载之生息绝续,与夫名字世系几不可考。倘不及时详叙,则日去日远,将有不知其生于何支,出于何时者。揆诸祖宗一脉,相传之意不大相负与?但其涣散者不下数十处,户口不下数百家。遍访详查,按旧谱十一世叙起,以至十五世,世系甚清,支派不紊,其迁居茔葬之地,与夫节孝懿行之堪嘉者,亦随便记之。则数世之生息绝续,以及名字世系,庶可一览而知。是亦敦本睦族之微意焉耳。是为序。

皇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岁次壬辰春

第十世孙 惇 谨叙

五、《赵氏家谱》续修族谱序(三修)

尝谓天道远而人道迩,然人道亦何异于天道哉?天之纪纲,即人之定分,此亘古常昭,而毫无差忒者也。故昔成周开国,立三十世之基,垂八百年之统,其道首在于尊尊而亲亲。自人之不知有尊也,于是乎行悖,悖则不合;自人之不知有亲也,于是乎情疏,疏则不一。不一不合将小加大,少凌长。敦逊讲让之风渐衰,越理犯分之为愈炽,斯非但族之过,亦谱失叙之故也。闻之先辈有言曰:“国有史,家有谱者,所以明尊亲之义,联宗族之情也。”今吾族十有五世矣,人不下数百户,而谱多未载转,恐世远年湮,而名字失传,支派难别,不得不推其所自始,溯其所可知。吾族之有讳者,则书讳;有字者,则书字。至夫之有功名、妇道、志节者,更详纪其实,正所以鼓舞后昆,尽人道而全天道焉耳。是为序。

皇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岁次壬辰春

第十二世孙 汝楫 谨叙

六、《赵氏家谱》续修族谱序(四修)

昔朱子自叙家礼云:“谨名分、崇爱敬,以为之本。”由此意而推之,修家谱亦敦本也。明尊卑之伦,别亲疏之分,接以礼,通以情,尊尊亲亲,俨有范围而莫越,此谱牒不可不随时续修也。吾赵氏家盐山迄今已历五百年,阅十五世,户牖数百,食指几千以视。纨绔殷实之家不数传而田宅邱墟,再数抟而子孙陵夷。盛衰之故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然人事之尽亦祗修谱图、崇祖德耳!吾族世代耕读,虽无高爵厚禄之荣,而登科甲者出宰百里、上博封典;贡成均、列黉序者犹复志仕进,用申显扬。即或资质钝鲁,亦惟服田力穑,务为作讹成易之业,不屑为吏胥市侩之流。果遵何道哉。是盖由祖宗贻谋燕冀培植之厚,流泽之远子若孙,遵故牒而承先教有以致其然也。爰复取故牒而续辑之,世系綦清,名次不紊,俾阅是图者共知木水源义,各无逾戚陵尊之嫌。耦俱无猜,式好无尤,先灵其愉悦矣乎?尧典曰“以亲九族”,孔子曰“敬其所尊,爱其所亲”,胥此道也。后之有志者亦将有感于斯图。按续谱自十一世叙起,以至十五世,此五百年中生息繁衍重为添叙,不致遗漏。子孙续修谱图,前谱传文无容增减,亦只顺续续,不致悖谬。子孙列名仕籍,仰邀封典,前谱未及,今为补注,不负国恩。子孙功名,前谱只记邑庠食饩,后或登仕版列桂籍,成贡士以及初入泮宫,俱于今谱叙明。如再进步以俟续录。子孙名字已列前谱,后又更改,今从更改者,称叙不致差池。妇人志节,有自三十岁以前苦守至六十岁者,方可入谱志之,此亦遵照国例,未许轻扬。

皇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岁次庚辰春

第十一世孙 廷乾 谨叙

注释:

①陵夷:本意是山坡缓平貌;形容由盛到衰,或衰颓、衰落。

②祗zhī,敬,恭敬之意。

七、《赵氏家谱》续修族谱序(五修)

吾族来盐至今十有七世矣。户口日增,支派渐远。倘不及时续修,日久年远,将有不知其出于何支,忘其先人名字者。后日再欲续修,其何以据?介眉于是与体中侄广咨博访,各门寻究,即流寓外乡者,亦须得询问确实,方按故牒而次序辑之。同姓者不至乱入,义子者勿使乱宗。至功名志节,亦依旧谱,而备为详载,以承先祖,以裕后昆。则一本相传之意可以因此不失矣。是为序。

皇清道光六年(1826)岁次丙戌春

第十二世孙 介眉 谨叙。

八、《赵氏家谱》两支通谱序(六修)

盖闻上帝生民,彝伦攸叙;先王经世,人纪肇修;修纪叙伦,端由联谱。赵氏两只,实一祖也。

始祖讳彬,滦州昌黎县生员,未尝来盐。来盐者二世祖因推所自,故称始。永乐二年(1404),二世祖兄弟二人同迁盐邑,兄讳增,卜居城东五里之赵家村;弟讳盛,卜居城北韩村镇。耕读为业,子孙繁衍,迄今十有八世矣。族谱之修,自嘉靖四十三年(1564,甲子),五世第二支祖讳行可在山西做知州时始修族谱。当时与韩村分居方四世,未尝不通谱也。迨康熙五十一年(1712,壬辰),十世第四支祖鹤斋公在广西来宾重修族谱,脱落韩村一支。此在官署自修之谱,族人难以尽知。窃思当年既有此失断,不忍以一朝之错遂怨及先人也。道光二十一年(1841)辛丑,介眉在韩村训蒙,适值韩村南院族侄曾孙文瀛居关东奉天府辽阳州双山子庄中。庚子辛丑(1840—1841),恩科联捷进士,寄送朱卷于家。介眉观其履历,凡合族先人,无论远近、支派大小、功名靡不备载,世远人众,宛聚同堂乐也。何如遂将韩村一支自其可追叙者修一谱图?谱图既成,一本寄关东,一本存南院。可惜两支未通谱也。因与族侄钟麟商议两支修成通谱,世系不紊,名次不乱,俾后世子孙知两支出于一祖,式相好矣,无相尤矣。是则介眉之所厚望也。是为序。

皇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岁次壬寅七月望日

第十二世孙 介眉 谨序

九、《赵氏家谱》两支通谱序(六修)

余家旧有族谱,失迷已久。自三世祖以后,各分先人名字与夫后世支派多有失传,日远年多,无可稽考。然往者难追,来者可继,及今弗叙,愈远愈迷。兹与族叔祖寿铭商议,两支修一通谱,谨依各分老神主与乡会朱卷叙起。或自七世,或自九世,或自十世,世虽不同,各有承接。以南院、中院、北院分为三支,其中或有寄迹远方不能遍叙者,日后回家言明支派世系,添叙谱内。事莫重焉,情莫亲焉,而敦本睦族之意,即于是在焉。

皇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岁次壬寅七月望日

第十四世孙 钟麟 谨叙

十、盐山《赵氏族谱》续修族谱序

自前明永乐二年(1404,甲申)吾族由昌黎迁盐邑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壬辰),谱图凡三修。先人之叙尽矣。麟书何敢更赞一词焉。道光丙戌(1826,六年)春,寿铭族叔祖又续修之,支派名字一毫不紊,即如六支前有流寓山左潍县者,数世不通往来,亦采访确实,按名入谱。此谱一成,诚盛事也。但旧谱传文新谱多有删改,吾想此事非寿铭族叔祖所得已也。或因户多族寒,修谱不能付枣梨,令人誊写,一时难以猝辨,去繁就简,亦省文一道。然恐新谱一成,旧谱或渐散佚,数世而后,如再有兴起者,思先人之手泽,欲按旧谱而续修之,其何以据?麟书滋惧焉。故又誊写一部,讵敢云修谱,不过藏谱图于家以示后昆,非欲公诸一族也。

吾族自三世祖分为六大支,族高祖鹤斋公续修谱图自一世至十世。六支会为总图,一体接续,以世数较少,人丁未众故也。麟书即按鹤斋公所修谱图传文誊写,不敢删改一字。自十一世至十七世,户口日增,世系繁衍,修谱仍为总图,支派似难分析。麟书按六大支,一支各立谱图一册,支派一览即知。三支绝嗣、五支流寓失传者不录焉。其中十一世十二世仍按族高祖子厚公续修谱图,原文誊写,无所更改。十三世至十七世麟书续焉。此分支立谱图一事,非敢作聪明乱旧章也。鹤斋公谱例有云:今为总图,如左自后,分支者各自为谱,各详其规,各承所出。麟书本此言而引申之耳。

皇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岁次壬寅仲春

第十四世孙 麟书 谨叙

谱说

谱图每页必用横格,本欧阳永叔谱图,取父子相承,兄弟排列之意。横格必用五行,自高祖至元孙,取五世同堂,五世亲书之意,故修谱必以五世为一谱,方合谱例。亦须一支立一册,以便观览。以后再有续修者,例无或失,法无或悖,于此有厚望焉。麟书又识。

十一、《赵氏族谱》七修旧序

古者氏族掌于太史。秦汉之后,此制不行,士大夫遂家自为谱。木有本,水有源,重世系也。知木之有本,而由本而干、由干而枝、由支而旁支,似乎疏矣,然千枝万叶一本也;知水之有源,而某源出某水、某水分某流、某流又分某支,似乎远矣,然千枝万派一源也。善乎!苏氏族谱引曰:“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一人之身分而至于途人,吾谱之所以作也。知乎此者可以观吾谱矣。”

吾赵氏始祖家于滦州,自永乐二年(1404,甲申)二世祖讳增、讳盛者,兄弟二人迁于吾邑,分为两支。吾一支,增祖之后也。谱凡四续,始修于五世祖讳行可公。至十世祖鹤斋公再修于广西官署,祗序本支于盛族,韩村一枝从略焉。维时胞叔曾祖子厚公不概于心,而又不欲自异,别录一帙藏于家,其谱不传。先大父(祖父)建阳公自官归里,欲更定之。而自盛祖以下无可考者数世,遂辍笔不辍一词。甚矣!作谱之难也。迨后堂叔寿铭公远承先志,与族兄体中重为修辑,先君子倩人缮写,以终其事,而两支仍散而无纪也。寿铭公又与族侄钟鳞遍为访查,修为通谱。其无可考者,阙之;有可征者,补之。终是两支由分而合,如木之归于根,水之归于源。而成于仓促间,有脱漏,犹以为非信谱焉。甚矣,作谱之难也。迄今二十年,似续日繁,德兴每欲重修,皆以授徒不暇。今胞弟德兴又与钟麟侄重加访查,合为一谱。商定订于舆,舆谓谱者一族之公,非一人之私也。体例甚多,论议纷如,弟所辑者,未必有合于古人之法,即未必有惬于族人之意。而世系秩然,是舆所志而未逮者。弟能续成之,亦所以继先人之志也。中惟叙入义子一条似与旧谱不符。然查例载周岁以后四岁以前,养子不得归宗,报捐应考皆用养父,三代以符定制。夫谓养不谓之义,养子承宗初无禁例,殆亦如再接之,树入流之水,久将与本源合而为一也。惟书之以纪其实可耳。因序及之。

时皇清咸丰八年(1858)岁次戊午春

第十三世孙 德舆 谨续

十二、《赵氏族谱》续修族谱序(七修)

今人作谱与古人不同,详谱本宗,别支从略。欧阳氏、苏氏皆然。然二家之谱,一支一谱者也,今之谱一族一谱者也。一支一谱各详所出,彼此可以互明,一族一谱例无别见义,不得而偏略也。

吾先世自滦州迁于盐,凡两支前谱序之已详。自十世祖鹤斋公修谱,独序本支,而于吾二世一支则略而不载,致吾支自三世以来多不可考。迨族叔祖寿铭公修通谱,命麟遍为访查其可征者,或自七世或自九世或自十世叙起,中间数世缺所不知。昔欧阳氏谱云:自琮以下七世,其谱亡,亡者阙之。从欧阳氏例也。第曰:通谱谓两支本不相通而始相通也。自魏晋以来,凡同姓而通谱者,皆谓之通至一族,两支曰合谱可也,通谱不可也。今族叔励亭合为一族,义无偏重,又命麟重为访查,再加修辑,世系明而后知两支之众其初皆一人之身,而亲爱之意油然而生,然则不必复言通谱也。曰通有近于宗之义也,谓之合谱可矣,亦不必复言合谱也。曰合犹有分之见存也,直谓之族谱可矣。

皇清咸丰八年(1858)岁次戊午春

第十四世孙 钟麟 谨续

十三、《赵氏家谱》续修族谱序(八修)

家之有谱,所以敦本而睦族也。然人往往于一本之亲,有罔知其讳字者,甚至越理犯分,仁让之风不讲,争斗之隙日开。此固族之失教,亦谱之不修故也。

吾赵氏自明永乐初迁居盐邑,其迁徙之来历,支派之远近,以及功名、仕籍、忠孝、贞节之可录者,先人之叙备矣。自咸丰戊午(1858)族谱续修以后,迄今又近四十年。使不急为重修,将至宗派紊错,愈传愈远,固有同出一本等于秦越漠然视者,吁可慨①已。抑又有难者,凡成极盛之事,足以光前而裕后者,必有人焉同心协力以襄赞之。凯先世以来,耕读为业,诗礼传家至于今。沐先人余泽,列黉序、登乙科者,非立志上进,即舌耕终身。则谱之欲修也,迨于时。况一族率多寒素,倡资维艰,非若富厚家出金镌刻之易为力,则谱之欲修也窘于资甚矣。修谱之难也!凯馆课得暇,披阅先父访查谱牒底稿,以待重修。事未成而先父捐馆舍,凯不禁怆然感伤。为子孙者不能继先人之志,其谁之咎?癸巳(1893)冬,亲诣一族之长族叔祖恕亭,公年高德邵(品德美好),出一言而阖族佩服。因商及修谱事,恕亭公慨然曰:“善哉!此余所有志而未逮者,汝先得我心矣。”继又命凯曰:“前谱之修,汝父成之。今谱之修,汝当继汝父成之而总成其事,非汝莫办。”凯固辞,而才质庸劣,何能胜此重任耶?不获已。谨奉新定章程以去,归即邀诸族侄清潭与步瀛,随恕亭公之冢子祗甫族叔分任其劳,分路访采远近宗支,阅三月而四方谱稿汇于是。前谱之缺者补之,无者续之,悉遵恕亭公意而参订之,凯何力之有焉。恕亭公因堂弟联凯字画端楷命誊写,各处分送。向之以为难者,而今甚觉其易,安知非先人之默为启耶。将见生齿之繁昌,功名之显达,靡不灿然而毕举,恍聚十九世之高曾云礽序昭穆于一堂,岂不伟哉。则本之所以敦与族,之所以睦者,其在斯谱欤,其在斯谱欤!后之孙子历数传而踵其事者,则凯之厚望也夫。是为序。

皇清光绪二十年(1894)岁次甲午仲夏

第十四世孙 同凯 谨叙

注释:

①慨,古同“慨”,叹息。

②乙科: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属第二等。汉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唐宋以后进士皆有甲乙科。明清科举称举人为“乙科”。泛指未经殿试的举人。

③冢子:长子。

附:《赵氏族谱》谱图说

谱图用横格五行,自高祖至元孙,取五世同堂之义,谨遵前谱旧例。自始祖合二世长次两支,至五世先立一图,以下仍本二世两支,自皆自六世起图。长支分六支,叙每支各立一图。次支分三院,叙每院各立一图。斯长次两支原出一本,故悉遵前图合图之义,一体接叙。虽编次稍有变通,未敢故违旧式耳。再前谱之修,距迁盐不过五世,至鹤斋公续修于广西官舍,未暇旁及,亦只详叙本支,一切称谓,故惟据续修者之主名起例。嗣因族姓日繁,支分派别,此后续修则又合始祖以下之两大支以次分叙,汇总为谱。其发名成业懿行可采者,别为家乘,自应准临文,不讳之义稍为变通,只详世系并直书名,俾家藏一册,义无偏重,庶阅者一目了然,此后续修者则一体接叙,毋庸更易主名,俾昭划一,揆之于继志述事,亦所以承先志也。爰为之说,以纪之。

凯又识。

十四、《赵氏族谱》续修族谱序

忆自吾族来盐,谱不知凡几叙矣。而重整蠹余之简,断自道光壬寅(二十二年,1842)始。岂前明之族无谱,前谱之修无人乎?非也。前代世族未繁,谱牒无几,藏守不严,放佚于漫,不知惜之手。抑祸变不测,泯灭于猝不及防之灾。致至简断编残,半多失考,吁足慨也。吾族长支先卜居于邑东之赵家庄,次支僻处于邑北韩村之西偏,相距八十里。在迁之始,草昧初开,各谋创立,其两支之不暇相顾也。固已迨三数世未有不谋及谱系者。据情论之,二世祖则为同胞,三世则为嫡堂,四五世则为从堂。原不在亲尽之例,而独于谱系,则两不相属,此其故非后世子孙所臆为度者。犹幸长支谱系可稽,略无湮沦,次支自二世以下,或三四世,或六七世,名讳迄无传焉。俾为之后者,从抱憾于灰烬之下,致归咎于时数之适然。而究其弊,皆由于两支之各自为谱。向使谱合两支,互为藏守,纵有灾变,而此亡则彼存,彼亡则此存,未始非旁搜互证之一助也。前明讳行可公之初修固遥遥已,康熙间鹤斋公又叙于官舍,未便旁及,故本支以外不与焉。迟之,乾隆壬辰(三十七年,1772)、嘉庆庚辰(二十五年,1820)谱,凡四叙悉仍前例,而次支亦不与焉。越道光壬寅(二十二年,1842)岁,长支十二世叔曾祖寿铭公大加编辑,始有两支合谱之议,邀瀛先父任采访事,特于断港绝潢之际,遍及访搜,证献引文,俾次支一族,复枝叶于既剥之后,续支派于既绝之交。瀛父之苦心孤诣势亦难矣,然所以致此之由,实赖寿铭公有以启迪而赞成之也。越及咸丰戊午(1858),狼洼庄族叔祖顺亭公重整而续修之,先父亦与有事焉。自此谱图生色分存,殆遍而放佚泯灭之失,可无虞矣。吾族两支族长,居赵家庄,字恕亭,瀛之族叔曾祖也。年近八旬,犹愿睹族裔之生齿,今添几许,因嘱狼洼庄号筱岑族叔总成其事,族叔即命瀛及堂弟步淇忝充采访。念昔瀛等受童试业者数年,今复侍砚侧理谱系,俾吾族两支树同连理,判之则条理不紊,统之则枝柯交加,足令后之子孙愈疏而愈亲焉。是固祖若考合谱之至意也夫。

皇清光绪二十年(1894)岁次甲午仲夏

第十五世孙 步瀛 谨叙

注释:

①断港绝潢:港:与江河相通的小河;潢:低洼的水坑;无法通行的水路。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或办法。

②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到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十五、《赵氏族谱》续修族谱序(九修)

语云:“有厚德者,载厚福。”吾族之庆衍螽斯,殆吾始祖厚德之报乎。闲尝阅谱图,不禁喟然叹曰:“庶矣哉,吾族之盛也。”

忆吾族来盐,迄今共五百有余岁耳。就东西溯南而计,分居村镇流于他省者,不下数百户。自甲午(1894,光绪二十年)吾族曾祖同凯公续修后,未入谱图者约有千余丁,于此而不重加访查勘定次序,将何以承先裕后乎。甚矣!谱之不可不速为叙也。夫人之有根底若大木然,根之深者其叶茂,苟培养失宜,其枝恒至于焦枯;人有由来若流水然,水有源者其流长,苟堤防无筑,其流必至于泛滥。噫!吾族谱自此失修,将亲疏难明,长幼莫辨,流寓他乡外省者,更无从稽考。与枝之焦枯,水之泛滥,何以异乎?盖世远情疏,情疏则名字易忘,名字忘,则支派难晰。甚至代远年湮,一脉相传者,几何不等于路人。即邂逅相遇,非不自知其姓氏,及问其生于何世,出于何支,不免相视而懵然。吾知其为邻家笑,实吾家耻也,实吾家谱失修之耻也。然今日续修较前尤难,值此干戈扰扰,屡遭蹂躏,因时势惊慌,几置宗族于度外。继以旱涝频仍,屡逢饥馑,家庭贫困,恒虑衣食之不足,此心不在焉。不岁频此之难也。然兵燹时,易于失所。穷乏者,不免流离。且吾族谱失修至今三十余年矣,几无一人倡此。吾为此惧,幸有吾族曾祖汝桐、汝森,族弟宗海、赐朋等趁此兵灾饥馑之余,荷续修重任,不惮烦劳,冒雪磋商于予,予又不禁欣然喜也。是为序。

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岁次庚午春二月望前

第十七世孙 爱棠 谨识

十六、《赵氏族谱》新入谱族序

国有版图所以载区域之户口,家有族谱正以清宗族之支派。欧阳永叔、苏氏老泉等创修家谱即此意欤!

忆自吾族来盐五百有余岁耳,姓氏之繁昌几遍燕域。然氏族虽多,同姓未必同宗,迁徙亦不尽自一地。若不严格取缔,将远间亲、少凌长,伦常错杂、同姓为婚者有矣。吾先祖鉴及与此,特仿先哲遗制,历修五世同堂之谱图,严慎宗派,崇尚血统,世世相承,历久不变。有出嗣承继者,必按支添续。即流寓他乡外省,数世不通音问,一旦前来议续,亦须指明确证方能接修。如此,则同姓者不至滥入,抱养者勿或乱宗。统绪既明,九族乃尊法良意美莫此为善。即间有奸狡者流,不问祖制之如何,假公济私,任意搜罗,妄加比附,总理者亦必审慎考虑,有则载之,无则查免,不使混淆;有疑信参半者,另图存记以待调查。于尊重统系之中,仍寓睦族之意,俾非我族类者知吾谱例之严,不敢轻视。而为之宗者亦获因不失亲之旨。庚午年(1920)春,予续修族谱,招集各方宗族前来磋商。时有赵氏倩人来议叙者,数处言之凿凿,遍查各支谱图毫无头绪。欲恝然置之不理,又非人情之所宜。虽取故牒率旧章另绘一图附于族谱之后,徐俟考核,使后之踵其事者知权变之意,不至昧然行之也。是为志。

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岁次庚午二月

十四世 汝桐 志

十七、《赵氏族谱》续修族谱序(九修)

赵氏谱图当修久矣,所以分尊卑、别上下也。由滦而来,迁徙数十余处,绵延数千余家,凡我同姓几遍天下。然而谱牒难考,同姓未必同宗。如树木然,虽发荣滋长而知究其本;如水流然,虽千支万派乃必溯其源。谱之一道亦如是矣。森与桐兄,目击世远,欲行再举,叨任其责。此亦时之无可如何,而亦于谱不可不续也。本族既已商榷,更即他乡之族属耆老而谋之。谱始于五世祖讳行可公修,终于十四世族兄二人同凯、联凯,一脉相传,万世不泯。其间凡八修焉。此时不修,恐有间然。森虽不敏,窃比于我先人,有私淑艾,率由旧章遵循前例。设有次序不明者,详加考视,翻为细阅,即知其出于何支,生于何时,亦不至于紊乱,虽各处异乡,不啻相聚同堂矣。谱之为义大矣哉。是为序。

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岁次庚年二月

十四世孙 汝森 谨识

注释:

①耆老: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十八、《赵氏族谱》续修族谱序

族之有谱重矣哉。上以尊先德,下以别宗支,叙昭穆、合遐迩,举而载之秩然也。然当离乱之际,散之佚之者比比矣。若赵氏长次两支之谱,重修于既断既离之后者,为独难焉。二世祖讳增、讳盛者,吾长次两支之所自出也。系出滦州,因避靖难之乱,兄弟二人迁居盐邑,分为两支。赵家庄一支,增祖之后也,为长支;韩村一支,盛祖之后也,为次支。其支派虽殊而同为始祖彬公之后。是犹共树而分条、同源而异流者也。三数传后,子姓渐繁,率能以耕续为先务,秀者力学,朴者力田,而蜚声黉序、登科甲、列仕籍者,更先后相映,代不乏人。赵氏之族谱遂骎骎乎滋盛矣。当其时也,沐先人之遗泽,蒙列祖列宗之教先,惴惴焉惟世以孝友相勉敦。虽两支分地而居,未若田园相絮、庐墓相接、同居一域之易通情愫,表亲密而于喜,忧未尝不相庆吊。岁时伏腊,未尝不相问询往来。而其族谱亦未尝不统合而纂纪也。迨康熙五十一年(1712),长支十世祖鹤斋公续修族谱于来宾官署,独详本支而次支不兴焉。盖鉴于族姓繁衍,各处散居,且又千里暌隔,采访为难。故有此权变之策,以为一时纂修便利计耳。然而两支之各自为谱实自此始也。固时势使然,盖亦有天数存焉。尝闻之先辈曰:吾次支之谱牒,修辑已数矣。而艰于资,不能付枣梨,缮写又不易,故全族公存一部。而没于兵燹,历有年所,后世每欲兴修,而老谱散失几百年,累代求之不可得。遂乃中辍,良可慨也。越道光壬寅(二十二年,1842)岁,长支十二世祖寿铭公力任两支通谱之议,欲总其成,因命吾支南院族叔祖瑞章广事采访之职。两支之族谱遂由分而合,告厥成功。余谓天下之贤,子孙多矣。贤子孙莫不欲阐扬先德,光大其宗。二公盖具有同心焉。彼时席百年之余泽,际四海之承平,远绍旁征,搜罗散失,体祖宗之心,以为心合同气之类以比类,论者谓补苴掇拾不忘所亲,其不朽之功与!祖宗之德泽而俱长也。

若夫烽烟四起,家室流难,不蹂躏于兵戎,必焚如于烽火。金枢石室之秘且不能保其必存,矧兹一姓谱牒之传,能必其长存天壤间而不敝哉,观于次支谱图兴废之由,可以兴感也矣。所幸先人以祖德为惓惓,于百劫千难之会,不避辛劳修辑而重理之,遂使百数十年散落零亡之余,于已绝时而复赎焉。善守善承,绵延勿替,其有功先德之心与世所称为贤子孙者,其难易轻重为何如耶。计自合谱以来,凡经三续,自光绪甲午迄于今兹盖又三十有七年矣,倘不即时续修则年代愈远,户口愈繁,而存亡绝续,迁徙离移之事亦愈广。后世虽欲兴修而失其先路,然其何以据且肇创以贻后昆,祖宗之德,勉继先绪而遵守罔替者,子孙知事也。先大人香亭公在世时,久蓄此志,以经济困难之故未克,蒇事而?志以殁。今幸长支十四世族叔祖汝桐来韩议定修谱之事,莫若长次两支分任编修,俟其稿成,再行归集付印,庶可以节费用而省时日,诚两便也。乃以次支谱牒之事命浚编其世次而总其成功,以族兄福堂、族弟毓桥、族侄祥麒各分任探访校勘之劳,浚虽不敏,安敢不继承先父之遗志而黾勉从事焉。于是,遂取故牒,尊旧章而详为续,辑之世系,定其名次;详其例,严其事;核统合绪,贯上缀下,率庶合乎。承先启后,推本溯源之旨乎。传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爱无等差,施由亲始”。又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睦族”其别宗支,以明有亲也;叙昭穆,以明有等也;合遐迩,以明有恩也。悉心厘定,靡有间。然皆本此尊先德之念,以成之也。爰于编次之成序其巅末,如此,后之览者庶几或有闻而兴焉。

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岁次庚午二月

第十六世孙 秉浚 谨叙

注释:

①骎骎:马疾速奔驰貌。

②暌隔:分离。

十九、盐山赵家村《赵氏族谱》新入谱说

国之有事则稽户口,民之大典在修谱书。吾祖来盐耕读乐业,忠厚传家多历年,所登贤书者、琼林筵者、历仕宦者、秀士屡冠军者不胜枚举。续修谱图有尊卑之分,有亲疏之谊,有子书继,无子阙文,已至数世,尽力访查,支派不紊。自一世以至于今,子孙绳绳,二十世亦莫不承。而此数同姓,若刘家庄子、李村、八里庄等非故书之于后,盖以虽即本族,有以家贫去其乡里,而流寓在外,不得其所。日久年深,不知其何支之人;萍水相逢,尽以为他乡之客。遑问世系次第哉?日后访察明确再入本支,是为说。

民国十九年(1930)岁次庚午二月二十日

十五世 联栋 说

二十、盐山赵家村《赵氏族谱》续修族谱序

盖闻人生于世,首重根本。根本既明,则千支万派乃可条晰。兴念及此,木本水源之思油然生矣。

忆自吾族迁居沧州,始祖讳惟精、惟一兄弟二人,其上世无征。据先世口传,吾族于明永乐间自滦来盐,卜居邑东之赵家村。数传后因家贫落魄,兄弟二人流寓沧州刘家庙,后又分居岗城庄。长支祖讳惟精公,迁居京东丰润县。次支祖讳惟一,吾始祖也。绵延至今十数余世,虽先世口传在耳,遥遥三百余载,谱牒失修,难以追叙,又未识赵家村确在盐邑何方,夙夜疚心,莫能措施。己巳年(1929,民国十八年)冬,传闻盐邑赵家村续修族谱,回想吾先祖遗言,即在斯欤?因同族弟增祥来盐,遍访赵家村,在城之东偏,遂赴该村,与族中人汝桐、汝森、长发、思和等考究此事,亦言及先世口传有老五支流寓沧州岗城之说,与吾家祖传之言若合符节。复由老谱中查出明崇祯十一年(1638,戊寅)之记载,渊渊本本,世次不爽,谱牒遂一体接续,幸何如也,不禁喜出望外矣。噫!吾族三百余年失修之族谱,今得远远绍续,此非春等之力,实先祖在天之灵默为启导,俾后世子孙知本之所自出,源之所由来,而敦本睦族之意,亦由此存焉。是为序。

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岁次庚午二月

第十四世孙 增春 谨叙

二十一、续修族谱续

国有史志,家有族谱,皆为文明之事,留于后世育人。阅我赵氏族谱自明代永乐二年,我族二世祖讳增讳盛兄弟二人,自河北昌黎迁徙盐山定居,迄今五百八十三年之久。先祖虽经颠沛流离之患,饱尝艰难岁月之苦,仍为我们留下了赵氏族谱,实为赵氏宝贵遗产。赵氏后人应为族谱来之不易而得珍藏拜读而以自豪。顾我八世祖讳舜禧公学识渊博,试辄前茅。我十一世族祖讳廷翰公官尚清廉,两袖清风。先祖事迹不胜枚举,赵氏门第源远流长,名扬四方。数百年来,人才辈出,枝繁叶茂,已成为颇有声望,庞大鼎盛之家族。

近六百年来,赵氏族谱经先祖九次续修。自民国十九年续修至今,五十六年之多,在漫长的岁月中,家族门户剧增,迁徙频繁,流寓外地为数甚广。人丁存亡绝续与日俱增,战争年代,时局变迁,族谱多有遗失,日久年深,名字失传,支派难别,无可稽考,往往一祖子孙互不相识,却为乡邻贻笑,为赵氏之辱,故而续修族谱迫在眉睫。

我春节回归故里,与族弟如蛟、国栋、春阳、族侄福城交谈得知赵庄族侄增树倡导续修族谱,曷胜欢喜,如蛟、国栋又亲赴赵庄拟在赵庄、子札、狼洼三处分头整理谱稿,而后由赵庄汇集编排,实属完美。连日来,目睹全族老幼奔走相告,欢欣异常。四方家族,频频云集,络绎不绝。如蛟弟为之东奔西走,置休息于不顾,福成侄百忙之余,竭力支持。赵庄、子札亦深同情,全族上下,群策群力,一派喜悦繁忙景象,全族一致认为,此次修谱须按遗留谱图细心查对,凡我一族之后,尽量不得遗漏。全面函调外派员,四处采访,以求清晰。由于以增树侄为首的全班人等,同心协力,尽心操劳。尤其是如蛟弟,更较突出,专心致志,始终如一。玉成族谱,堪称一表,使我全族叶落归根,子孙延续二十三世,人丁数以万计,宛然同堂相聚,其乐无穷。然终究好事多磨,难免出现不足,由于多种原因,经过多次磋商,未能如愿,导致黄骅三院未得合谱,使族谱全函中短缺御字一册,深感遗憾。尤待十一次修谱兴起者弥补,是所厚望。

我在外工作,公务缠身,未尝还乡,年近古稀,为能参与我赵氏族谱十次续修深感荣幸。值此,我望赵氏之后,须常怀列祖列宗,继承和发扬先祖之光荣传统,加强团结,统一进取,为社稷为人民贡献我赵氏子孙之聪明才智,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奋斗不息。如蛟弟等属余为序,自愧学识浅陋,实感惶恐,然又为义不容辞之任。故斗胆试笔,以抒情怀,愿此次修谱能上慰先祖九次序文之精华,下谕后世子孙发扬光大赵氏名威,使我赵氏家族成为国家强大族系,建设祖国之骨干力量。

公元一九八七年岁次丁卯仲春写于南大港

第十七世孙 凤和 谨叙

二十二、续修族谱续

族谱者,一家之史也,阅我赵氏族谱二世祖讳增讳盛兄弟二人,自永乐二年迁居盐邑,迄今已有五百八十二年之久。族谱续修凡达九次之多,其始修乃五世二支祖讳行可公之功,成于明。其续修多为四六支诸先祖之劳成于清末。次修于民国十九年,屈指及今近六十载矣。阅谱序,悉族谱九修中有的历经烽烟四起,干戈骚扰;有的遭遇旱涝灾年,饥寒交加;有的置于千里暌违,渔雁不便。尽管如此,先祖们依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赵氏族谱对了解我们庞大名扬的赵氏家族之过去,承前裕后,敦本睦族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赵氏子孙知情者孰不念我先祖之劳苦。何不歌我先祖之功德,又谁不享我赵氏之自豪,六十年来,正值我国艰苦的战争岁月中,赵氏族谱遗失无几,而我族户口剧增,迁居频繁,存亡绝续与日俱增,所致名字失传,无从稽考者。不胜枚举,往往一祖子孙相遇。不敢认此,此确为邻里增笑,实吾家之耻也。凡上述之,十次再修族谱,可为我辈燃眉之急噫,完先人之厚望,满今人之重托,履个人之义,责者何人也。

门庭壮大,祖德又报,赵氏之家后继有人。一九八七年腊月,修谱大事由赵庄族侄景树倡起,其势如雷似电,一呼百应。赵氏之家无不拍手称快。经各支代表于赵庄商议,欲这次修谱以赵庄、狼洼、子札分设三处,按支采集,谱稿既成,再行汇总翻印。从即日起,三处便分头印发函告,地址名字不详者皆遣人采访,昔年断续漏续者,益慎重考查,事间人来函复如蜂拥云集,如蛟兄、洪华弟内外接应,南北奔走,几置寝食于度外。福成、景辉侄在日理万机之余,更加竭力支持。众兄弟叔侄各尽其能,奔走相告,出出进进,沸沸扬扬,真是一家有喜庆,老幼皆欢患忙。正月中旬谱稿集成,下旬汇总告捷。因印刷困难,如蛟兄穿梭往返十几次,顶风冒雪跑冬春。这次修谱时间仓促,经验缺乏,虽仍未完全如愿,但成绩是显著的,不仅更正了老谱中支派颠倒。辈行错差之误,又增补了昔年失续之人。处若干同胞骨肉归根,本犹羁鸟回旧林,其乐何如。此功得归于族侄景树一马当先之率领,及广大热衷其事者的努力奋斗。他们为赵氏族谱之再修立下了汗马之劳。在八十年代的赵氏谱册中记下了光辉的一页。日下赵氏族谱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不久将会又如苞竹盛松,生活于人间。如娇兄为之心潮澎湃,欲我为族谱献续助兴,遗憾是我才质庸劣,难胜此任。顿而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忆先父大人在世时,屡先净手拂桌,再敬启谱书,津津有味之讲解,爱不释手。所因我年幼无知,心不在焉,父曰咸丰八年修谱。汝高组成之,光绪二十年修谱,汝曾祖成之,我年近古稀,不能观其再修也,汝当立志读书,继承祖业,而今看来,先人之诲,今人之托,予何由而不为。虽有心无力,依然斗胆试笔,阳焉敢作章称序,自作高明,意仅在抒怀尔。我年过半百,幸能见到赵氏之第十次修谱,颇感荣幸,欲观其在修不易也。但愿我赵氏之木根深叶茂,枝更密,蒸蒸日上。愿我赵氏之水源远流长,溪网多,滚滚向前。愿我赵氏子孙人才辈出,藏伯乐,鞠躬尽瘁为人民。愿我赵氏家声赫赫永振,族谱继续不朽。

公元一九八七年岁是丁卯春十七世孙春阳谨叙

二十三、续修族谱引说

吾系赵氏家族,自滦来盐。史有五百余载,人口伴岁尽增,支派由近而渐远。尚不及续修族谱,岁月久之再理续者谈何易?故幸有五世先祖讳行可公在世时,早于后辈始修族谱一册。方使我族支派显而不乱,实为后辈先功之祖也。数岁相继,又有各辈出于不同艰辛背景之岁月,屡修族谱,至今乃为九次。在数次续程之际,当事人丁怎敢违尊先祖遗言之重托,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上,均持有正义之心,为赵氏族谱宗支永保纯洁,支派显明而沥尽心血精神之贵,后世子孙无一不敬近焉。紧承民国十九年,续修族谱至今又有五十余载。合族有恐再不及时续修,难以考证之说者颇多。逢议此事之时,都有先觉之困惑。处此当耳,有吾族旧居赵庄有之热心诚意者,多次共议此事。事定后即派人四方奔走,以喜讯而告之。遂有各方代表满载合族各处,老幼无不为此欣喜焉。在续修族谱的过程中,所有当事人员颇有同感者甚多。为此需良言以告后人,再有续修族谱热心之士,须谨承先祖之遗托纲,为不乱宗支,扶正阻邪,为准确完善复修家谱之大业,以此为者,可谓吾族敬贤之丁也。切记在处理各种与宗支混乱有关的问题上,务存正义而为之,切勿感情用事,一旦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在吾族光洁的史册上留有污尘,有愧于先辈重望,亦给后人在理此事增加烦恼和恶感。故而以告之后有再修族谱者,需将前辈遗留谱序复阅,知其精华,颇有助于处理各种错综复杂之问题。亦实为修谱之指针也。

公元一九八七年农历丁卯春二月

第十七世孙 洪华 谨识

附续常庄一支谱图说

吾赵氏常庄一支,原亦系永乐间自滦州迁居盐邑,先卜居于城北杨村,以后移居常庄。此一支迁盐之祖与以上长次两支迁盐之祖在滦州本系一族,而来有先后焉。奈于迁盐数传之后,因支派无考,故遂自立族图,初未尝与两支合叙也。然而代远年湮,恐后世子孙或不知与两族一支,将同姓为婚者有矣。芳有深虑于此,故于甲午(1894,光绪二十年)两支续修谱书之余,芳谨于两支族长商酌参订,将此一支附续于两支族图之后,俾后子孙不至茫然无考,则世虽愈远而情知相属焉。是即芳之所注意者耳。

皇清光绪二十年(1894)岁次甲午仲夏

第十五世孙 子芳 谨识

(于秀萍 郑树彬 提供,药丽霞 张海波 整理校录)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