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22:26:18 | 浏览:125
盐山尤庄子赵氏家谱(4则)
1、一次修谱序
盖闻创业而兴者,非家谱无以见天潢之接续;守诚而起者,非家谱无以知支派之分明。
我赵氏当永乐二年自永平府滦州徙居盐邑,谱牒之由来,至今亦云旧矣。不幸再传,而后门衰祚薄,承先人后者不啻一线之传耳。迨四世,自南茔迁于西茔,厥后生齿渐繁,家声日振,上绳祖武,下贻孙谋,于是始分东西两院矣。士恒为士,农恒为农,虽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而内立家塾,当庠为学,乐宜家室,思垂堂构之基,永保子孙期绵箕裘之绪。虽属闾阎,必有大宗小宗之别,即非阀阅,亦尽合族收族之情。正名定分,而使“孝、友、睦、姻、任、恤”为一家之政者,无不见之于谱也。谱之所系,岂浅鲜哉?不意同治七年岁次戊辰,越匪入寇,烽烟频警,朝不虑夕,流离载途,以致谱之残缺。此今人之不幸,亦先人之大不幸也。迨六月间,筑土为围,深沟高垒,为御寇之谋,然以谱之失迷,诚吾人之大恨事也。又四年壬申孟春之初,会于敬业之书屋续谱事也,宗族毕至,少长咸集,群付哲以秉笔之任。哲特思,莫为之先,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于是仰承父兄之命,俯视子姓之繁,将先人之已载于谱与后嗣之未载于谱者,胪其名次,以笔之于书,庶几可通木本水源之义,以述前人之统绪焉耳。是为序。
同治十一年(1872)岁次玄末涒滩陬月下浣谷旦十一世 贻哲 重修于经畲堂
2、三次修谱前言
长江之水日夜东流而不息者,乃后浪推前浪也。长江之水养育着中华民族优秀子孙及历代风流人物。溯其该水源乃在青海巴颜喀拉山也,世人皆知之。然我赵氏当今人口之繁盛,真是根深叶茂之象征,迁于外地而居者,不可胜计,如无家谱之详注,正如只见长江之水东流,不知水之发源地也。日深年久,恐后人不知祖德宗功流芳子承孙继之泽,长有失九族统绪之可能。全族有鉴于此,故在一九九三年岁次癸酉孟春正月,适逢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之时,政通人和海晏升平之日,人民安居乐业之秋,我全族毕至,长幼咸集,共议重修家谱一事,我等谨遵长者之任命,敢不尽心从事完成子承孙继之大业。据我两前谱之记载,我先祖在永乐二年由永平府徙居于盐邑,至今达五百八十八年之久,我先祖历尽沧桑,千辛万苦奠定了兴家立业之基础,始有今日宗族之兴旺,人丁繁盛之秋,全族内外可达几千人之多,这是我全族最大的荣幸。在清同治十一年春,曾有十一世孙贻哲族爷,不惜心血之劳,以木本水源为念,书写家谱一书。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年之久,现人丁繁盛,世代之增长未载于谱者,不可胜计矣。在公元一九三一年有十三世孙光新族伯热心于此,经于全族长者共议,继续我赵氏家谱,以补谱之不足,缺者补之,尽善尽美,至今又有六十年之久。由于人口增长,新陈之代谢,不在谱者可谓多多矣。今我等几人从长者任命,据前谱之详着子承孙继之传统,细心对照,承前启后,不辞辛劳,东访西问,凡我族之传统者,以次就序,均载于谱内,以完白玉之美,使后代子孙知木本水源之详。希我后生继之勉之,宗族昌盛,家声日振,永继先人之统绪,立志向上,英杰重出,为祖国争光,为人类造福,诚我等之望也。风流人物,期待我后生。是为序。
十四世孙 世耀 书于续谱室
参加续谱人员列下:
十三世孙 曰甲、连升 十四世孙 世耀、世华、世仓、世忠、奉升、世元、广平 十五世孙 宪林、宪阁
时在公元一九九三年春
3、三次修谱序
大江东去,日耳轮回,此乃理之自然,宗族亦盖如斯也。我赵氏家族自明代永乐二年(公元一四〇四年)自永平府滦州徙居西尤庄,迄今已五百八十八年之久矣。沧桑历尽而后人丁繁盛,盖因以仁义为本,慈善传家也。为继我赵氏家族之仁慈家风,亦虑及族人不忘一脉相连之族史也,曾于清代同治十一年(公元一八七二年)由我赵氏十一世祖孙贻哲公书家谱,逾今已一百二十一年矣。根深叶茂,子孙繁衍,非再续谱无以知我宗族之兴也。故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一九三十二年)由我赵氏十三世祖孙曰明公(字光新)又续族谱矣。前世功德荫及子孙,现我赵氏家族兴盛而至空前,子嗣遍及四海,为继我先祖之操行,不忘血脉之承绪,同创合族之大业,故于癸酉(公元一九九三年)孟春,由我赵氏家族长老们共议,委托十三世祖曰甲、连升,十四世祖孙世耀、世华、世元、奉升、世沧、世忠、广平,十五世祖孙宪林再续我赵氏族谱,意为光大先祖之传统,聚我全族之合力,励我子孙之意志,无愧炎黄创世之遗训也。修谱铭世,代代相继,此乃全族之幸事也。我赵氏家族后世子孙,不忘祖训,励精图治,为中华之振兴,我赵氏家族之昌盛,唇齿相依,共勉互助,趋善远恶,共图伟业,仰承全族父兄之命,斗胆拙笔,谨记于此,是为序。不胜羞耳。
癸酉年(公元一九九三年)十五世祖孙 宪松
4、四次修谱序
水有源,树有根,人亦有祖宗根本。水因有源而畅流不息,数因有根而枝繁叶茂。人因有祖宗功德,血脉传绪而生齿繁盛,事业发达。古人有云:“谱牒,身之本也。”寻根问祖,循流溯源,承前启后,有家谱得以实现。正名定分,论辈叙世,非家谱无以明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姓氏浩繁,源远流长。赵姓在十数亿华人中为数居多,是全国几个特大姓之一。中国第一部姓氏之集大成,宋编《百家姓》中位列卷首。可见赵姓历来之显赫。诚乃泱泱大族。赵氏起源复杂,派系繁多,吾远祖支派难有记载无从考究。幸有族谱知悉,吾赵氏先祖在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〇四年)由永平府滦州徙居盐邑(今盐山、海兴一带)迄今已有六百余载。在此居地始安家立业之先祖尊为一世祖。现今已衍至十九世。十二祖尚有健在。我赵氏家族喜呈八世同渡的繁盛景象。岁月悠悠,沧桑巨变,吾赵氏先祖,历尽艰辛,艰苦创业,曾经兴衰。由初始时的近乎一线之传到生齿繁盛,家声日振。形成多支派传绪,终成为一个人口众多,兴旺发达的大家族,到现在仅在尤庄子居住的就达到近三百户,逾千口人。徙居外地者,亦不少于此数。清朝道光年间,由九世祖宗贵公迁居沧县大孙庄子村,现有四十多户,一百五十人。在清同治年间、民国初期先后迁居天津市郊张嘴村也达二十多户,近百人。陆续迁居东北、内蒙古等地有数百人,散居全国各地者,不可胜计。后嗣的兴旺,造就了事业的辉煌。由单纯的农耕经济,到以农耕为主,多业并举,诸如前后制酒作坊、箱铺、车铺、烧饼铺、旅店、骡马大车运输队等,都曾业绩显著,远近闻名,兴学读书传为家规,求取功名立为志向。致仕从政者代有出现,中医世家誉满四乡,能有此繁荣昌盛的局面出现皆因我历代族人谨遵祖训,励精图治之故,谱载为铭,励志后世。
吾赵氏家谱幸有先辈族人,分别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一八七二年),民国二十一年(公元一九三二年),一九九三年三次修续。我历代族人得以详载于谱牒。使我后人知其根基,明其支派,承传祖德,受益匪浅。尤其给这次修续家谱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方便,我参与修谱人员,深感欣慰,谨致敬谢。
这次是我赵氏族谱的第四次修续,距上次修谱整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为一瞬,可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二十年,开放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国人的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精神面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祭祖敬亲之传统美德,益受尊崇,修续家谱乡里盛行。我赵氏族人,随着人口的增加,辈序的衍延,未载于谱者众多。一些外出谋发展的族人,遍布全国各地。国外亦有踪迹。不少人事业有成,硕果累累。他们无论身居何处,任何要职,但根基难忘。血脉亲情绵绵不断。寻根问祖修谱叙世是众望所归。因此再次修续家谱一经提议,合族人赞同。并积极参与,纷纷建言献策,齐心协力各尽所能。此次修续家谱得以顺利完成,实为全体族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数人仰承重托,服务族人,深感荣幸。因才疏学浅,见微识寡,恐难胜任,故不敢稍示懈怠。尽心竭力而为。依靠众位族人集思广益。重点调查,多方联系。逐户寻访,反复核对;尽量做到资料详实无误。为博采众长,在认真研读原族谱的同时,参考了多部外族的谱书。最后一致认为我赵氏原祖谱,独具优点。故这次修谱成书基本承袭了我先人在内容、格式等方面的纂谱方式,有些地方略有改动。原谱存疑之处,经认真调查核对,无法确认的,未轻易改动,依旧保留。难以做到尽善尽美,更不免有漏误之处。我们的愿望是尽量将一部具有我赵氏家族特色的族谱敬献给族人。若这次不能如愿,信我后辈定有才俊,在下次修续家谱时予以完善。
修续家谱是传承先人良操美德之举,因此这次修续,倡导先人勤俭之家风,因陋就简,节约办事。但必要的经费不可少。我族在县城及外地各业有成就之人士,慷慨解囊,无私捐助,未向户家收一元钱,就圆满地解决了费用问题。遵捐资者诸位之嘱,隐其姓名。但他们的壮举,会铭记于众族人的心中。
血浓于水,亲情无限,同根同宗,密不可间,祖德宗功,代代相传。纵观过去,历辈族人奋发有为子嗣兴旺之繁荣景象,令人欣慰,催人奋进。展望未来,信我后辈得先祖之荫佑,强自身之大志,定能人才辈出,事业辉煌,前程似锦。
正所谓:祖德宗功泽后世,子传孙继超先人。
是为序。
十四世孙 世广 汗颜秉笔
癸巳年正月二十六日(2013)
(张海波提供 药丽霞校录)
泰州海陵港口镇《宋氏族谱》 取名字派次序录 孟子云: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自始祖道真公,至十七世子孙众多,字派各别。恐次序紊乱,由十八世以下编成十四字列左(如下): 字派:学乃振家成世业,儒为华国焕文章。 嗣后,由十八世以下,合族依此世数取
每个地区和每个支系的家谱都有其独到的经典之作,都蕴含着优秀的文化精髓,我们要学习其先进的文化,摒弃陈旧的思维,但更要遵循传统的伦理规范和常识性规则。一、桃源《于氏族谱》介绍本文所指《于氏族谱》修于光绪戊申年,湖南常德府桃源縣大田村石岩堡于氏
于庄于氏宗亲,据族谱记载,系良祖五世二房自成二支希乾门襄公后裔。襄公娶张氏老祖母,生此大、此法、此炽三子。此大生二子坤、超,长子坤生子世宠,世宠生子乐;次子超生子世禄,世禄生二子洙、淇;此炽生醇等四子,长子醇有四子,第四子世杰生子在祥。相传
宗谱是记录我们族氏世袭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一种特殊文献,对于我们每个萧氏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想必我们萧氏族人都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支系,与更多萧氏人联系。现在我们特意整理了萧氏族谱大全,不知道有没有属于你的那一本呢?湖南益阳石板滩萧氏七修
前言:现在我们说的姓氏是一个意思,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不同的。先秦时期的姓主要指姬、姜、姒、嬴、妘、妫、姚、姞(妊)八大姓,氏是这些姓衍生出来的分支,那时的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在先秦时期,男子没有氏怎么称呼呢?那就像《阿Q正传》里面直接叫阿
赵湖南浏阳赵氏族谱[30卷,含卷首](复本2):存30册:1-14册(卷首-卷14),1947[14赵安徽宿县赵氏族谱[6卷,首1卷]12册[1146页]赵安徽盱眙[安徽盱眙迁台赵氏家谱]1册(13页),1979[8页]赵福建林森(赵氏)族
1、 泌阳西关赵氏源自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十五日赵公维璠山西平阳府直隶绛州闻喜行村人氏,寄籍河南南阳府泌阳县西关。《泌阳西关赵氏辈序》:“维世永金,国广运清;”又续:“文学传家宝,俊杰冠英豪。”2、 河南省西平赵氏辈序为:“仲才恭凤之,天良景成
梦华录,让我们回到魂牵梦绕的华夏盛世大宋王朝。众所周知,大宋王朝是赵匡胤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土虽不及汉唐和明清之辽阔,文化经济却实属华夏之巅峰。刘亦菲饰演的女主角赵盼儿,开篇就已道明是皇室贵胄的后人,由于祖辈降罪而流落民间。可想而知,赵氏的
泊头市张庄子赵氏家谱(3则)1、谱序一树有根,水有源,人生有祖先,赵府祖先赵公文举为后代传人立下了丰功伟绩,您的后人将永不忘记。为了发展有序,三世先人赵盛安、赵盛平建立了谱记,八世先人赵凤鸣、赵得鸣进行了增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员不断增加,
盐山尤庄子赵氏家谱(4则)1、一次修谱序盖闻创业而兴者,非家谱无以见天潢之接续;守诚而起者,非家谱无以知支派之分明。我赵氏当永乐二年自永平府滦州徙居盐邑,谱牒之由来,至今亦云旧矣。不幸再传,而后门衰祚薄,承先人后者不啻一线之传耳。迨四世,自
海兴县辛集镇赵氏族谱(无棣盐山赵氏,5则)1、无棣盐山赵氏第一次续谱总续尝闻谱书之作,所以重一本而亲九族也。余祖自迁居以来,非无谱牒,历数传而书香间隔。谱书因以失落,约计至今二百余年矣,以致先世名字多无所考。即族人散处四方者,亦皆音问不通,
一、《赵氏谱图·引言》(一修)昔苏老泉曾修家谱,意厚本也。夫人之族熟无始祖,迨其子孙繁衍日远日疏,遂渐有不知其支派名讳者,此谱图之不可不做也。且祖宗之于子孙犹血脉然,血脉所以生骨肉,血脉或有阻滞,则肢体必成疮痍。九族不相联属,祖宗能无怨恫?
1999年12月《曹县地名志》载,赵庄 位于曹县城北1.5公里,北关街东侧。聚落呈东西长块状,居民45人,汉族,全系赵姓。耕地22亩。属北关居民委员会。据《赵氏族谱》载:赵氏先世系大宋太祖胞弟廷美之后裔,受封秦王而居京师。南宋末年因避金乱而
1北京密云天水郡赵氏族谱2山西洪洞赵氏族谱3陕西赵氏族谱4江苏常熟街上赵氏族谱(民国时期)武进西盖赵氏族谱5川黔赵氏族谱6民国庚辰琴鹤堂赵氏族谱7山东肥城赵氏族谱城阳赵氏族谱泰安赵氏族谱安丘景芝赵氏族谱8河北满城玉山赵氏族谱沧州赵氏族谱9福
据近日的调查发现,含山县清溪镇白马村赵村赵氏一族自南宋迁入,居含八百余年,可能是至今为止,发现居含最早的家族之一。赵氏祖先赵朂(xù)大约于南宋初年迁居含山,据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据《古巢赵氏家谱》记载,赵氏乃宋初“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