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18:32:52 | 浏览:71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其中,按照人口数量,就全国范围内,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是前十姓氏。
第十名:吴姓
人口数量:约2460万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吴姓存在多个源流。其中,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二个起源源自祝融氏吴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至于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的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吴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
第九名:周姓
人口数量:2540万人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目前,周姓在全国的分布上主要集中于四川、湖南、湖北、江苏四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46%。
第八名:黄姓
人口数量:约2680万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黄姓主要源自嬴姓,吴回(祝融)之子陆终为得姓始祖。黄姓起源于中国北方,后迁至中原地区并建立黄国。
第七名:赵姓
人口数量:约2750万人
赵姓是宋朝皇帝的姓氏,在宋朝的《百家姓》中,赵姓排名第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赵姓发祥地在今山西省,周穆王时的造父是赵姓的得姓始祖。
第六名:杨姓
人口数量:约3700万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杨姓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主要源自黄帝姬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第五名:陈姓
人口数量:约5440万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陈氏源于宛丘(今河南淮阳),望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盛于颍川(今河南长葛),南开闽漳,遍及全球。
第四名:刘姓
人口数量:约6460万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刘姓也是一个皇帝辈出的姓氏。根据相关统计,刘姓的帝王数量达到90多人,先后建立西汉、玄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刘)宋、南汉、后汉、北汉等十多个王朝。
第三名:张姓
人口数量:约8480万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张姓主要源自黄帝的姬姓,张挥为该姓始祖。在三皇五帝时期,张挥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古地在今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
第二名:王姓
人口数量:约8890万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王姓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妫姓等,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目前,在全国分布上,王姓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区,也即王姓在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分布较为密集。
第一名:李姓
人口数量:约9530万人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国家。
文/情怀历史
微信公众号:情怀历史
知扉出处:为学心难满,知君更掩扉-送欧阳衮归闽中-全唐诗“知扉”选自唐诗,这句诗传达出了诗人求学若渴的心情,对待学问要学会不知足,这样方能获得进步。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家岚出处: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馀家-商山麻涧-全唐诗“家岚”选自唐诗,这句诗的意思是:云气山岚升起四野弥漫,柔柳垂荫下有十余人家。
雨宁,其本义与“风调雨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风雨均匀、适度,天下安宁,故而用作人名,寓意着宝宝一生顺风顺水,福寿康宁。子野其实是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的字,用作人名,寓意着宝宝多才多艺,有野心、有抱负。
迎字作为动词,用在名字中会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时山则给人稳重可靠的感觉。婉清婉清,出自《诗经》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字一直给人一种温柔秀雅的感觉,而诗中的清则是形容眼睛的美,故而给女孩起名“婉清”既寓意温婉端庄、内外兼修的大家闺秀,亦有昂扬向上的气质,并不是只有柔美。
毕马威同时对下半年中国经济“三驾马车”的走势做出了判断。毕马威在报告中指出,两方面因素是支撑上半年基建投资持续上升的关键,一是在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和宏观政策应出尽出的政策主基调下,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力度明显靠前,财政支撑基建的取向明显,二是当前专项债项目的储备相对充分,已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共支撑超过238万个项目。
对于孩子的名字这件事情想必是很多父母十分重视的,因为名字是人一生的标志,代表着人的形象。免费取名网提供输入姓氏自动取名免费:wwwchahaomingcom
周姓男孩输入姓氏自动取名100分工具:wwwchahaomingcom
中国最有诗意的10个姓氏第一名:姬黄帝诞生在“姬”河边,传说黄帝降生在一条称做“姬”的河边,于是形成了姬姓。周朝的贵族是黄帝的后代,所以周文王又叫做姬昌。周武王叫做姬发。唐玄宗时,为避皇帝李隆基名讳(姬与基同音),开始改为周姓。
中国最吉利最好听的10个姓氏1、钱。
中国最倒霉的10个姓氏1、吴。
前50名中,东部33席、中部8席、西部5席、东北地区4席;百强市中东部55席、中部24席、西部17席、东北地区4席。其中,南宁市、柳州市上榜。com联系小编微信:14795720335(添加请注明来意)南宁吃喝玩乐游一网打尽微信号:nnslyj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微信温馨提示【在看】这样每次推送文章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感谢大家的支持!